竹桃苗 全台用電王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竹桃苗 全台用電王)
氣溫飆升,今夏供電特別吃緊。根據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統計,以往用電成長貢獻主力來自工業部門,去年因氣溫上升,住宅部門貢獻度竟超越工業部門;新竹縣、桃園市與苗栗縣用電增幅最高,堪稱全台用電王。
住宅用電飆 10年新高
去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全台電力消費量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成長2.16%。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SPRC)利用台電公開資訊加以分析,去年用電增長主要來自住宅部門(45%)與工業部門(41%),罕見的是,住宅部門的增長貢獻度竟然超越工業部門。
根據統計,去年全台住宅部門用電成長率5.5%,高居所有部門之冠,創下10年新高。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住宅部門用電大幅成長,可能與去年台灣年均溫創下歷史新高,且去年電價不漲反跌,抑制民眾節電意願有關。」
熱翻吹冷氣 須重效率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住宅部門用電成長率高達5.5%,這是10多年未見的現象。」他分析,影響用電的三大因素包括經濟成長、能源價格和氣候,去年前者變化不大,唯獨氣溫明顯上升,民眾使用冷氣的時間增加,導致用電量增加。政府必須引導民眾提升用電效率。
從各縣市來分析,去年住商部門用電量增幅最高的是新竹縣(5.7%)、桃園市(4.8%)、苗栗縣(4.5%);用電增長貢獻度前3名依序為新北、台中與桃園,三者用電增長貢獻度合計近4成5。
新竹縣用電增幅高居全台之冠,主因為住宅部門用電增長,其中成長幅度最高的是竹北、新豐等地區;而光竹北對新竹縣住宅用電量成長貢獻度達4成5。趙家緯指出,竹北人均所得較高,建議新建案應導入能源管理系統,並鼓勵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善。
竹北人均量 鄉鎮兩倍
對於用電增幅排名第一,新竹縣國際產業發展處表示,應該與氣溫飆高及都會區發展有很大關係,像前年因為商業登記增加6000多家,加上生醫園區多家廠商進駐、地檢署新啟用,用電量明顯成長。竹縣長期以來人口成長集中在竹北,該區人均用電量達山區鄉鎮兩倍,總用電增幅大並不意外。縣內持續進行節能宣導,也為弱勢團體汰換燈具,加強輔導商家。
增長貢獻度 新北最高
新北市用電增長貢獻度為全台榜首,增幅最高的行政區為三芝、林口、汐止,貢獻度最高的行政區為板橋、中和、三重、新莊等核心都會區。趙家緯分析,這些新興都會區因為戶數增加導致用電增加,目前新北市中雖已規範大型建案應取得銀級以上的綠建築標章,但現行節能規範不足,針對新建案申請綠建築時,應就其空調節能設計標準嚴加規範。至於核心都會區用電成長率均高於戶數成長率,應從降低熱島效應以及提升空調效率著手。
其實,新北市對於節電相當努力,經濟發展局綠色產業科科長廖士煒表示,新北市去年推出35項節電計畫,達成具體成效,6至9月夏季用電期間,不但戶均用電量零成長,商業部門戶均用電也減少3.63%。
有關去年全台用電增加,新北市的貢獻度最高,廖士煒說明,他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但近年新北人口、戶數及服務業家數固定成長,單從用電量總數來看,對持續發展的城市不公平。
每年節電1% 目標破功
台灣夏季高溫的日子越來越多,民眾使用冷氣的時間越來越長,住商部門用電量增加,經濟部提出每年節電1%的目標已經破功。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建議,政府應檢討過去由上而下的節能政策,須提升民眾風險意識,透過社區力量由下而上,全面推廣節電運動。在全民總動員下,兩年可省下一座核電廠。首爾做到了,台灣應該也做得到。
電價漲是必然 專家籲徵碳稅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電價漲是必然 專家籲徵碳稅)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加劇,台灣電力短缺問題浮現。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應追求新的典範,政府長期補貼電價,企業缺乏競爭力;電價未來上漲是必然趨勢。他同時建議,政府應著手規畫碳稅,推動能源轉型。
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模式是壓低水價、電價,周桂田指出,許多廠商不關心節水、節電,導致競爭力低落,這樣的發展模式落伍了,若再不改變,東南亞各國很快追上來。他指出,「氣候變遷加劇,台灣今年夏天用電情勢嚴峻,政府首先要確保供電穩定,其次,中長期來看,必須對電價做規畫,電價不可能8年都不調整。」
台灣目前發電結構,有78%為火力發電。周桂田指出,「火力發電比重越高,空汙越嚴重,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台灣必須在電價、空汙管制與碳定價方面,做通盤規畫,否則空汙只會越來越嚴重。」大陸今年下半年將推動碳交易,新加坡自2019年起施行碳稅,他們對抗氣候變遷與空汙都比台灣積極。
台灣電價比亞洲鄰近國家低,住宅用電在國際上是倒數第3,工業用電為倒數第8,企業界大老施振榮曾批評,偏低電價與水價,反而使企業競爭力低落。
依台大風險社會暨研究中心2015年民調顯示,85%受訪者願意為了安全支付較高電價發展再生能源,近7成受訪者同意政府開徵能源稅與環境稅。周桂田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開徵能源稅與環境稅相當支持。因應氣候變遷,政府必須有一套策略,能源轉型是必走的路,補貼永遠不會有競爭力。」
中國時報 報紙版面內容:
本中心相關文章:Open Energy 2016臺灣用電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