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產業面的行動者

18.1 能源消費面

18.2 供應鏈綠能要求

18.3 能源服務產業

 

  本章針對臺灣產業面的行動者,所面對能源轉型中的現況發展與挑戰,分成三大部分梳理。首先,能源供給面上,主要考量離岸風電發展於臺灣能源轉型脈絡下,從躉購費率、漁業權、國產化、國外離岸風電廠商棄標威脅等,受社會爭議與討論較大,涉及環境、經濟與社會的衝擊影響廣,故以離岸風電的行動者的發展作為主要討論的對象。其次,節能面上的重建思維與企業節能實踐,是能源消費面在能源轉型上的主要核心,本文以台達電為案例分析標的,看臺灣企業於節能上努力的先驅者,如何應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剖析其節能作為,以及如何建立將節能視為一個本少利多,一本萬利永續生意的思維。此外,也可以發現優良的製程節能管理非但不會影響產能,事實上還可能提升產品良率,而要做到這一點,納入製程管理人員(如:廠長、組長等)一同參與節能尤其關鍵,並需要企業上下動員,挖掘節能機會點。最後,能源轉型中串聯供給者與消費者的重要產業橋梁-能源服務產業的行動至關重要,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對能源效率的追求下,其已成為國際間興起的新興服務產業,本文將分析其於市場面、資金面、技術與環境面上等面對的挑戰,思考政府法規政策應如何有不一樣的思維與規劃。

 

18.1 能源消費面

  至2018年12月止,台達集團已連續八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之「世界指數」,2012、2015、2018年的評分更獲得電子設備、儀器及零組件「產業領導者」的殊榮。台達在2009年於全球各大廠區啟動節電措施,2014年成功達到用電密集度較2009年降低50%的目標,其進一步承諾,2020年時用電密集度要再降低30%。本文分析台達電子成功節能的五大關鍵為:「領導者的承諾」、「跨部門的參與及合作」、「以數位化科技協助能源管理與製程優化」、「組織的知識管理與傳承」,以及「企業上下游合作」。若臺灣企業能確實落實節能行動,不僅可提升自身利潤,亦可刺激臺灣節能技術的研發投資、擴大節能產業市場,共同邁向永續企業。

 

18.2 供應鏈綠能要求

  氣候集團(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推動的再生能源百分百(RE100)的倡議,促進全球企業承諾採用再生能源,並要求會員企業於2050年前,應達成電力來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2018年已有IKEA、Apple、3M、Google、Facebook在內的155家市值超過全球GDP 5%的大企業加入此倡議。驅動企業購買綠電不再只是減碳需求或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依據RE100調查,有80%的會員企業表示「再生能源的經濟性」為驅動其購買綠電的原因。由於Apple供應商潔淨能源專案對於供應鏈的要求,臺灣企業受其影響而購置綠電。此外,華碩和宏碁兩大臺灣電腦品牌,也在面臨壓力下,做出減碳承諾及鼓勵購置綠電。倡議計畫及企業能源專案促成企業再生能源表現及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動,並檢視臺灣企業是否履行能源轉型的期待。

 

18.3 能源服務產業

  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對能源效率的追求下,能源技術服務產業(Energy Services Company, ESCO)已成為國際間興起的新興服務產業,即指針對既有能源設備、工廠或房屋等提供節能服務為主要業務之企業。反觀國際上鑒於ESCO於節能減碳上有許多綜效進而有許多政策規範、節能績效測量標準及融資的方式,促進ESCO產業之發展。然臺灣ESCO發展仍於市場面、資金面、技術面與環境面上有許多困難挑戰,甚至是與能源需求端(即社會)的態度上,如何從行動者間的跨領域知識互動改變該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本研究討論的重點。

 

TWiT政策報告書 下載次數:539次下載 113.0MB 下載前須填寫資料 決策者摘要 下載次數:3023次下載 24.5MB 關鍵訊息 下載次數:2666次下載 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