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溫室氣體盤查推動,企業漸漸意識到「用電」所產生的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風險管理危機,不僅受到國際進出口貿易碳足跡的威脅,更可能為此失去品牌商客戶未來的合作機會,這正是近兩年來「使用綠電」這議題已經高度頻繁地出現在你我生活中的最大原因。
2022年為台灣淨零的元年,台灣能源情勢發展如何?繼2022年3月國發會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後,同年12月國發會進一步發布「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上修「2030年減碳目標」,以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
臺灣電業法於2017年全文修正,將電業區分為發電業、輸配電業及售電業,除輸配電業應為獨占的國營事業外(參見第5條第1項),在綠能先行政策目標的指導下,不僅於電力供給的面向上,規範更加多元的電力提供方式,且在售電部分,售電業亦不再限由公營事業獨占(參見第2條第5款)。
2015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全台多個NGO共同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針對地方政府能源治理能力進行評比,今年為了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新增氣候及淨零指標,並且首次納入離島縣市。
「淨零排放」成為國際關鍵字的這兩年,許多國家、企業紛紛做出宣示,全球許多城市層級、地方層級政府也已站上關鍵行動者的位置,將淨零納入地方治理的重要議題。然而,淨零轉型究竟能否成為一場社會轉型,政策又能否透過民間多元社群的動員,落地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關鍵之一,就在於氣候與能源治理在地方紮根的深度。
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全球各國紛紛宣示實現淨零目標!
《倡議家》將與台大風險中心合作,走進世界,一探各國淨零減碳策略解方。
俄烏戰爭引起各國在能源供應上的擔憂,使得各界關注能源轉型進展可能受到的衝擊。為了回應眾人的顧慮,Carbon Tracker(2022)特別對此公開了一份評估報告以FAQs的專頁的形式(Ukraine
歷經多次延遲,國發會協同其他部會於3月30日提出「臺灣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為臺灣首次提出涵蓋時程達到28年的長期願景規劃。若初步分析本次提出的路徑與策略,則見其具有「氣候政策新定義」、「直面挑戰性政策承諾」、「臺灣首份氣候預算」三大創新。
HyDeal Ambition為30家歐洲公司與機構發起的一項氫氣大型平台計畫,而「HyDeal西班牙」即將為該計畫揭開序幕,這也意味著歐洲最大的綠氫計畫將漸具規模。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多個角落也正不遺餘力的推動綠氫,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台灣公民電廠在這幾年逐步興起,歐洲國家的能源合作社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來源。一方面能源合作社在歐盟國家擔任著能源轉型的核心角色,根據較為樂觀的評估,2050年歐盟將有一半的人口自行生產再生能源,並且37%的電力將來自集體性的計畫(如再生能源合作社)之貢獻(Lowitsch and Hanke, 2019)。
臺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面對整體能源佈局及戰略思考,拉出未來30年的規劃藍圖,並展示出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再生能源的發展並非如預期的順利。以地面型光電而論,臺灣的太陽光電發展進程面對到生態衝擊、視覺景觀、土地侵擾及社會經濟等衝突,並帶來負面的影響。
科學家已明確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倘若我們不及時採取應對策略,將對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必須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有鑑於此,英國承諾在2030年時,相對於1990年的排放水準減排68%,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而倫敦市長Sadiq Khan為展現減碳決心,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認為氫氣有機會為能源部門的永續轉型帶來新氣象,更可能在各經濟體淨零碳排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在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7項特別側重於能源領域,是與國際長期低碳轉型最為相關的目標之一。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在今年也公開了SDG 7的最新年度報告 — Tracking SDG 7...
就在本週,IEA發佈了全新的再生能源2020趨勢報告,文中強調了再生能源的各種潛力,包含逐漸增長的韌性、對抗疫情的效益,以及在能源政策與綠色振興上的未來前景等。本中心為大家做了簡明的整理...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政見中宣示,希望美國能在2050年前實現100%潔淨能源與淨零碳排,這是非常有企圖心的目標,新政府還沒上任,已經開始部署積極的氣候行動,在很短時間內已經組織好「氣候團隊」。首先任命前任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為特任氣候大使(Climate
在經濟發展考量方面,幾種由能源政策所帶來的另類經濟成長模式,也讓台灣有重新整備的機會,從過去的褐色經濟跳脫出來,改往綠色經濟的新藍海發展。
公民參與能源轉型趨勢下,已有越來越多民眾加入再生能源發電的行列。這些由公民參與的發電廠都散佈在哪裡呢?我們延續去年製作的「皮卡皮卡人人有電發」臺灣發電地圖,進一步更新公民電廠與公開募資的電廠資訊,發佈「皮卡皮卡人人有電發2020春季版」,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看,臺灣公民電廠在哪裡?
2019年年底,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宣告日本有必要宣告氣候緊急狀態來提高解決氣候變遷衝擊的決心。他指出這是因為近年遭受比往年更嚴重的颱風衝擊,未來還將面臨更多水災及其他極端氣候事件,但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還是呈現成長趨勢。小泉也指出,根據《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若要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非國家行為者的投入很重要。
臺灣在發展農業綠能設施的過程中,營農者容易將光電的發電效益優先於農業生產的效益,甚至出現「假農作真種電」的現象。日本為農業綠能的先驅者,本文將透過日本發展營農型光電設施之經驗...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