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台灣水泥 1101(股票代號)的印象,多數直覺用名稱理解,就是在「台灣」做「水泥」。然而已經78歲的台灣水泥(台泥),經過七年積極低碳轉型與國際化,已蛻變為跨足11種產業、布局全球13個跨國市場的集團控股公司。隨著公司全球版圖擴大,橫跨事業體多元,且同步投入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如何讓過去減碳成果看得見,未來淨零規畫看得到,是極度燒腦的工作。
CCUS是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縮寫,代表捕捉、再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國際能源署(IEA)在2050淨零排放情境下,估計2030年,透過CCUS,全球將捕捉16.7億噸的二氧化碳,到了2050淨零,二氧化碳總捕捉量會達到76億噸,CCUS在2050淨零減碳貢獻中,約佔24%。
台灣中油(下稱中油)將於今(在苗栗通霄鐵砧山地區啟動的碳封存試驗,代表碳封存從研究室裡的電腦模擬走入現地實際操作,本文透過整理中油歷年在鐵砧山地區的相關環評書件,以及訪問中油探採事業部,向讀者介紹中油與鐵砧山地區的淵源、選擇此地做為碳封存試驗場址的原因,以及中油將如何面對碳封存所引起的社會溝通。
依照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是工業須減少95%碳排。相較之下,根據台灣公布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減排目標為「24%±1%」,也遠不及國際於COP26「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中呼籲:2030年碳排應較2010年減少45%。
本文主題是介紹在石化廠內可做到節省能源的各種方法與技術。在典型的石化廠,燃燒碳氫化合物燃料(hydrocarbon fuels)以產生能量是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因此,節能跟減碳相當重要。當然,節能也有很顯著的經濟誘因,因為除了原料之外,次多的成本支出就是能源。
就定義而言,石化產業是使用石油或天然氣作為基本原料,製造出一系列不同的產品。在台灣,石化產業擁有完整且整合良好的產業鏈,貢獻大約16.5%GDP。然而,在台灣每年2.7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石化產業的排放量佔有顯著比例。在減少碳排放並達成淨零的全球趨勢與壓力下,我們應該仔細地檢視石化產業,
本期電子報主題為企業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因此OPEN ENERGY即搭配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專題。首先追蹤各國企業提出科學目標倡議(SBTi)的情況。SBTi是一個全球性機構,為讓企業根據最新氣候科學制定積極的減碳目標,使全球企業的氣候目標同時兼顧全球經濟情況下,達到2030 年將排放量減半
在 2022 年預算案中,財政部長黃循財宣布新加坡將加速達到淨零碳排2050的計畫。新加坡能源市場局委託「能源2050委員會」研提新加坡未來能源系統規劃,該委員會於今年3月釋出《邁向能源轉型2050》報告
今年COP26大會中,東道主英國在11月10日交通日發表一項題為「加速向100%零排放汽車和貨車轉型的宣言」,其目標最遲在2040年前全球所有銷售的新車和貨車100%為零排放汽車,城市、州和地方政府的目標則於2035年前將所有公務或租賃的汽車和貨車車隊全部汰換為零排放車輛。
歐美疫情趨緩,經濟逐步解封,氣候治理的腳步未停歇,歐盟將在7月中旬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最快2023年實施。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推估,美、日等國可能跟進,屆時將形成新的「貿易壁壘」,鋼鐵、水泥、石化等首當其衝,
全球尺度而言參與SBTi企業有大幅成長。到2021年4月19日為止,全球參與SBTi企業達到1346家,較去年同期成長456家,成長幅度達到51%(SBTi,2021)
為取得產業內的領導地位,同時響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提出的《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越來越多企業將低碳轉型納入其商業策略,這當中不乏具有遠見的企業主動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承諾短、中期甚至長期(2050年)的絕對與相對減碳量,並且公開其氣候目標與行動、能源使用種類、耗能量與節能量等資訊,供利害相關人檢視。
為響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8年底所提出的《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公開承諾制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 SBT)以減緩氣候變遷,避免其對經濟與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高雄氣爆浩劫」已過百日,「受難者」的「屍骨未寒」,「受傷者」的「創傷未復」,留給我們「臺灣人民」卻是永遠難忘的傷痛,至今還不見「政府官員」、「企業家」、「化工學者」具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