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

  • 面對全球氣候風險,耗能產業轉型至低碳永續已是國際趨勢。本文將以石化、鋼鐵兩大耗能產業為例,提出其轉型策略的關鍵在於:能源效率、排放效率、物質效率的提升。而國家的管制與獎勵政策、同儕評比競爭、民間社會監督所帶來的三方壓力,將可加速驅動產業轉型。

  • 本文從治理概念與架構層面,對臺灣空氣品質治理提出兩項建議,參照美國經驗,首先是需要重建以重災區、災民為對象的空氣品質管理區,然後是空污法必需規定治理週期、時限,減少政治與外在因素延宕治理時間表。

  • 近來空污議題所獲關注與重視,同時也在民間針對此議題持續的滾動,成為政府推動政策的重要力量。不過,這也反映了政府對於空污治理上的緩慢過程,本文以開始監測PM2.5作為始點,並劃分三個時程階段,檢視臺灣空污政策12年來的治理演進幅度。

  • 圖片遺失

    全球氣候變遷越趨劇烈的當下,不僅各國政府對高耗能、高排碳產業的管制政策漸趨嚴格,大型國際金融投資機構亦關切各公司氣候風險與減碳表現,

  •  近年來,地方政府活躍於氣候變遷調適、能源轉型等國際行動。參考歐洲城市能源轉型中的市民參與經驗,可修正過往臺灣地方政府在參與策略上過於扁平化與單向化的限制,建構能源轉型的社會學習模式,加速轉型目標的落實。

  • 圖片遺失

    本研究整理環保署溫室氣體年排放量資料,台灣2015年十大溫室氣體排放源(公司)依序為:台塑石化、中鋼、台灣化學纖維、

  • 臺灣地方政府面臨迫在眉睫的轉型壓力,在中央主導總體能源政策與地方資源、人力不足的困境之下,更應把握自身優勢及外部機會,學習國際經驗,強化地方能源治理能力。

  • 臺灣地小人稠,面對氣候變遷對海岸空間可能的影響,不能將陸地與海洋視為互不相干的獨立系統,而必須同時考慮到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

  • 我國空污治理與管制過程應不再是過往的傳統分權制度或是交由單一環境權責機關進而統籌與管制,因為在科學不確定性下將可能難以釐清或建構出我國目前空氣污染的現況...

  • 因為臺灣降雨特大,都會區人口非常密集,和中緯度溫帶國家特性非常不同,氣候降雨變遷趨勢下的都市水災防治策略也不相同...

  • 基於認知決定觀念、觀念決定策略、策略決定工法,本文擬透過臺灣和美國氣候降雨、人口密度差異,對於各項策略實施可行性的影響,作概略說明...

  • 氣候變遷的不利影響具有議題連的效果,氣候系統變暖不僅導致諸多環境退化的現象,亦牽動著糧食、健康、飲用水、遷徙與衝突等議題,復以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與破壞程度增加,再再都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命與財產...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