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

  • 2022年3月30日,我國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說明了從現在到2050年的淨零軌跡與行動路徑。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會以四大轉型(包含「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以及「社會轉型」)、兩大治理基礎(「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並規劃「十二項關鍵戰略」來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 新加坡在2020年3月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提交之國家自定貢獻和長期低排放發展策略中表示,除了維持2030年較2005年排放密集度降低36%的目標,更進一步提出2030年達到65 MtCO2e排放峰值的絕對排放量

  • HyDeal Ambition為30家歐洲公司與機構發起的一項氫氣大型平台計畫,而「HyDeal西班牙」即將為該計畫揭開序幕,這也意味著歐洲最大的綠氫計畫將漸具規模。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多個角落也正不遺餘力的推動綠氫,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 自臺灣推動離岸風電建設以來便爭議不斷,其中又以漁業權爭議協商問題更是複雜。彰化海域、苗栗竹南、雲林沿海等地的漁民曾發起海上抗議行動,抗議的起因主要有二,首先是漁民對於生計的訴求和生態的擔憂,如預計興建在雲林外海的大型風場,當地漁民擔心未來20年捕不到烏魚與白鯧;

  • 在全球淨零轉型的壓力之下,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公部門和私部門致力於氣候行動,但挑戰依然存在,特別是轉型過程中對經濟影響的程度,以及因準備不足或延遲轉型所產生的風險。

  • 科學家已明確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倘若我們不及時採取應對策略,將對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必須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有鑑於此,英國承諾在2030年時,相對於1990年的排放水準減排68%,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而倫敦市長Sadiq Khan為展現減碳決心,

  • 歲末年初之際正是回顧過去、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2021年全球除了新冠疫情,也不乏氣候災難,從北美熱浪到西歐、中國河南等地的洪澇,以及台灣中南部也經歷了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都證實了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各國領導人相繼宣布碳中和目標,並積極制定淨零碳排的路徑圖。

  • 世界經濟論壇於2022年 1月發布之《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揭示2022年將會是氣候風險以及國際政治更加不穩定的一年,面對這些風險相伴而生的,是經濟發散以及面對社會凝聚力侵蝕等動盪全球背景下之風險新局勢,其後反思全球在COVID-19疫情的局勢下,決策者應以韌性策略因應今年度的挑戰。

  • 因COVID-19 疫情而延期一年舉辦的東京奧運倍受大眾關注,主辦單位在永續發展上的創舉更是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話題,其中在能源的選擇上,氫能在大會中的大量使用更是使人眼睛為之一亮。本次系統風險系列文章將介紹氫能發展上的關鍵議題,先說明氫能為何日漸受到重視,再帶各位讀者們看看近年來各國在氫能項目上的布局,最後介紹台灣各產業對氫能技術應用的情況。

  • 是甚麼樣的評比,讓減碳野心領銜全球的歐盟,在排名上幾乎敬陪末座?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GCHA)設計了一套量化評比機制,來衡量各國制定的NDC對於健康與醫療內涵的重視程度,即稱為GCHA國家自定貢獻健康評分卡...

  • 在COP26期間,台灣青年透過參與YOUNGO,體驗了青年對外參與氣候政策討論以及制定的途徑和活動,如訂出全球青年宣言、青年氣候遊行、跨國跨社群合作、國際氣候行動網絡以及與九大官方公民社群輪番在COP26閉幕發表干預演說。

  • 今年COP26大會中,東道主英國在11月10日交通日(Transport Day)發表一項題為「加速向100%零排放汽車和貨車轉型的宣言」,已有30餘國簽署了此宣言、超過40個全球各地的城市及地方政府參與,更有多個汽車製造商...

  •  為期兩週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11月中旬落幕,全球領袖們已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確定延續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之內的目標,並「逐步減少」燃煤發電與森林砍伐,以及超過三十多國共同簽署加速零碳排的電動車發展。

  •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認為氫氣有機會為能源部門的永續轉型帶來新氣象,更可能在各經濟體淨零碳排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目前,相較於其他能源,氫能的成本高出許多,

  •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認為氫氣有機會為能源部門的永續轉型帶來新氣象,更可能在各經濟體淨零碳排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 在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1)。全國碳交易市場被中國視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之重要政策工具...

  •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不做淨零,台灣就被邊緣化。為何全球都在拚淨零碳排?為什麼拜登全力跟歐盟爭奪減碳科技的霸主地位?為何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這件事,在台灣沒有人懷疑?

  • 由於這些污染物除了造成全球暖化,亦是對人體健康有顯著危害,因此,聚焦改善短期氣候污染物排放,等於同時減緩暖化與保護健康,效果可謂一舉兩得。短期氣候污染物因為其影響立即、全球暖化潛勢高,再加上各國過去較少改善方針,因此短期氣候污染物減量被認為是「低垂的果實」,國際上也愈來愈重視改善短期氣候污染物。

  • 0914 cover s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的經濟體,也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碳排放國(4964.7百萬噸)。同時,美國也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94.65 exajoules),其初級能源的消費結構超過一半是化石燃料。在世界各國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態勢中,美國是實現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最終目標不可或缺之經濟體。

  • 環境危害經常高比例地在弱勢族群中發生,空氣污染暴露與其負面影響經常是不平等分布,社會掠奪(social deprivation)嚴重地區有較高的空污暴露率(Ottinger, 2012; Cole & Foster, 2001);而有些研究指出,對個人與地區的社會掠奪,與空污和死亡率也有正相關。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