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

  • 依照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是工業須減少95%碳排。相較之下,根據台灣公布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減排目標為「24%±1%」,也遠不及國際於COP26「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中呼籲:2030年碳排應較2010年減少45%(United Nations, 2021)。

  • 本期電子報主題為企業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首先追蹤在2023年3月公布的2021年排碳大戶盤查登錄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21年289家排碳大戶的直接排放量、各製造業排碳大戶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到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整理。再透過檢視這些企業2021年永續報告書,盤點台灣高碳排企業的TCFD揭露狀況。

  • 為瞭解臺灣產業結構、生產力的變化及經濟成長的動力,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陸續提出各種評量生產力的方法,可供跨部門與跨區域之比較,琳琅滿目,值得參考。

  • 《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針對未來一年、未來2年、與未來10年的風險重大性,與風險治理成效進行彙整分析,並提出「多重危機(Polycrises)」壟罩下的新興未來可能與相關籌備建議,以下將分成五個部分說明。

  • 溫室氣體包括81%的二氧化碳、10%的甲烷和7%的一氧化二氮,是地球大氣層內吸收熱能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的氣體。甲烷是第二大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快速增加並造成空氣污染,全球超過60%的甲烷排放量來自於人為活動,主要來源為農業(42%)、化石燃料營運(36%)及廢棄物(18%)。

  • 臺灣電業法於2017年全文修正,將電業區分為發電業、輸配電業及售電業,除輸配電業應為獨占的國營事業外(參見第5條第1項),在綠能先行政策目標的指導下,不僅於電力供給的面向上,規範更加多元的電力提供方式,且在售電部分,售電業亦不再限由公營事業獨占(參見第2條第5款)。

  • 於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辦的第27次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27)在歷經多次延長後於11月20日落幕。

  • 2017年,TCFD正式發佈揭露建議,揭示TCFD的四大核心要素,分別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並藉由辨別氣候的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如:極端天氣事件、政策與法規更迭),以及氣候變遷所創的新機會(如:市場偏好低碳產品)來重新審視氣候對於企業財務影響與表現。

  • 延續上篇解讀企業在面臨氣候變遷時進行TCFD的企業驅動力、氣候變遷感知與政策感知後,本篇將先針對有進行TCFD的企業在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的揭露及執行程度等進行說明,並且設計了TCFD執行評分標準。

  • 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7年正式推動的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截至2022年5月中全球已經有超過3,400家企業簽署推動,我國金管會也於2020年中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

  • 氣候變遷對於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的影響已是無法改變的態勢,不僅不斷為人類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很難計算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經濟代價。加上,國內外氣候相關法規日趨加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愈加頻繁,乃至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等...

  • 2021年地球日總統承諾「淨零轉型也是臺灣的目標」。很快的在一年過後2022年3月30日行政院終於正式公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此舉讓臺灣相當於加入了目前有51國提交給聯合國的長程減碳策略行列中,其中41國(與歐盟)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承諾或規劃淨零目標;然而政府目前提供的淨零說明...

  • 歷經多次延遲,國發會協同其他部會於3月30日提出「臺灣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為臺灣首次提出涵蓋時程達到28年的長期願景規劃。若初步分析本次提出的路徑與策略,則見其具有「氣候政策新定義」、「直面挑戰性政策承諾」、「臺灣首份氣候預算」三大創新。

  • 由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影響,各國政府紛紛於2015年《巴黎協定》中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低於2 °C之內,並希望進一步限制在1.5 °C內,期望於205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於2021年5月18日,國際能源署發表了...

  • 2022年3月30日,我國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說明了從現在到2050年的淨零軌跡與行動路徑。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會以四大轉型(包含「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以及「社會轉型」)、兩大治理基礎(「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並規劃「十二項關鍵戰略」來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 新加坡在2020年3月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提交之國家自定貢獻和長期低排放發展策略中表示,除了維持2030年較2005年排放密集度降低36%的目標,更進一步提出2030年達到65 MtCO2e排放峰值的絕對排放量

  • HyDeal Ambition為30家歐洲公司與機構發起的一項氫氣大型平台計畫,而「HyDeal西班牙」即將為該計畫揭開序幕,這也意味著歐洲最大的綠氫計畫將漸具規模。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多個角落也正不遺餘力的推動綠氫,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 自臺灣推動離岸風電建設以來便爭議不斷,其中又以漁業權爭議協商問題更是複雜。彰化海域、苗栗竹南、雲林沿海等地的漁民曾發起海上抗議行動,抗議的起因主要有二,首先是漁民對於生計的訴求和生態的擔憂,如預計興建在雲林外海的大型風場,當地漁民擔心未來20年捕不到烏魚與白鯧;

  • 在全球淨零轉型的壓力之下,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公部門和私部門致力於氣候行動,但挑戰依然存在,特別是轉型過程中對經濟影響的程度,以及因準備不足或延遲轉型所產生的風險。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 科學家已明確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倘若我們不及時採取應對策略,將對世界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必須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有鑑於此,英國承諾在2030年時,相對於1990年的排放水準減排68%,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而倫敦市長Sadiq Khan為展現減碳決心,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