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風險

  • 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下簡稱WEF)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4)在開頭即提醒全球領導人,世界局勢正受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衝突兩大危機嚴重影響,全球的前景仍充滿著不確定性,全球面臨地緣、人口與科技以及氣候變遷等四結構的系統性轉變。而今年報告的重點也在於這些結構性力量是如何導致全球風險與危機的提升。

  • 本期電子報主題為企業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首先追蹤在2023年3月公布的2021年排碳大戶盤查登錄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21年289家排碳大戶的直接排放量、各製造業排碳大戶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到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整理。再透過檢視這些企業2021年永續報告書,盤點台灣高碳排企業的TCFD揭露狀況。

  •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災害頻傳,已經不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關乎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對於企業營運的影響更是與日俱增。

  • 《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針對未來一年、未來2年、與未來10年的風險重大性,與風險治理成效進行彙整分析,並提出「多重危機(Polycrises)」壟罩下的新興未來可能與相關籌備建議,以下將分成五個部分說明。

  • COP27是第一次將氣候損失與損害議題成功列入COP的正式議程,而且是非常實際的討論資金支持、科技、能力建構等議題,這些都是開發中國家需要的實際支持,而不是打高空的空談。

  • 你聽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嗎?是由金融穩定委員會於2017年發佈「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後,全球各企業不僅紛紛響應簽署TCFD倡議成為支持者,而且更進一步地於永續報告書、財報,或網站等處

  • 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全球各國紛紛宣示實現淨零目標!台灣2050淨零目標倒數中,《倡議家》將與台大風險中心合作,走進世界,一探各國淨零減碳策略解方。

  • 你是否感覺天氣越來越熱,冬天越來越短呢?這不是錯覺。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發表(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觀察未來台灣天氣會更極端,乾愈乾,濕愈濕,下雨天數變少,但總雨量會變多,而且年均溫不斷攀升,冬天愈來愈短,專家提醒在溫室氣體排放,無法降低的惡劣情境下,預估最快2060年

  • 2017年,TCFD正式發佈揭露建議,揭示TCFD的四大核心要素,分別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並藉由辨別氣候的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如:極端天氣事件、政策與法規更迭),以及氣候變遷所創的新機會(如:市場偏好低碳產品)來重新審視氣候對於企業財務影響與表現。

  • 延續上篇解讀企業在面臨氣候變遷時進行TCFD的企業驅動力、氣候變遷感知與政策感知後,本篇將先針對有進行TCFD的企業在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的揭露及執行程度等進行說明,並且設計了TCFD執行評分標準。

  • 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7年正式推動的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截至2022年5月中全球已經有超過3,400家企業簽署推動,我國金管會也於2020年中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

  • 氣候變遷對於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的影響已是無法改變的態勢,不僅不斷為人類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很難計算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經濟代價。加上,國內外氣候相關法規日趨加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愈加頻繁,乃至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等...

  • 因應國際社會逐年重視氣候變遷議題,臺灣金管會已要求2023年起,銀行與保險業都需提出氣候風險財務揭露(TCFD)。然而,國際上緊跟著另一個比TCFD野心更大的揭露計畫:自然風險財務揭露(TNFD)。

  • 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已無庸置疑。其中,氣候變遷對企業造成之風險將影響各國甚至全球經濟體系。緣此,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於2015年組成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 隨著國內外氣候相關法規加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愈加頻繁,乃至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等,對於企業的營收、產品價值,甚至商譽,皆可能產生潛在的衝擊。這是臺灣首度針對國內企業,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下進行...

  • 雖然全球近20年來面對極端的氣候、疫病大流行、空污、輻射、食品汙染等問題,陸續顯現全球風險共同體、認同與團結,但現實上應當凝聚的世界主義治理卻不斷地被地緣政治、國族主義與大國霸權所宰制,隱沒了其功能。

  • 世界經濟論壇於2022年 1月發布之《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揭示2022年將會是氣候風險以及國際政治更加不穩定的一年,面對這些風險相伴而生的,是經濟發散以及面對社會凝聚力侵蝕等動盪全球背景下之風險新局勢,其後反思全球在COVID-19疫情的局勢下,決策者應以韌性策略因應今年度的挑戰。

  • 《公司法》第1條開宗明義地指出:「公司成立的目的在於營利,而在行有餘力時,可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社會責任。」然而,當企業的商業行為已嚴重破壞環境原有的樣貌及運作機制,且反過來對企業的營運活動造成負面影響時,企業是否依然可以繼續將「承擔社會責任」僅視為一種選擇性的行動?

  • 中國河南省七月中水災造成當地傷亡,其中鄭州地鐵事件更是受媒體矚目。然而,本次專題的焦點並不是放在鄭州地鐵淹水的悲劇,而是在事件中於中國社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一篇文章...

  • 世界歷史將台灣推向全球的舞台,其一為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引發台灣在全球生產鏈的戰略位置,晶片生產安全以及其連結之地緣政治與科技競爭。其二為新冠肺炎台灣的防守楷模、失誤、疫苗政策的調整。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