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

  • 台灣中油(下稱中油)將於今(在苗栗通霄鐵砧山地區啟動的碳封存試驗,代表碳封存從研究室裡的電腦模擬走入現地實際操作,本文透過整理中油歷年在鐵砧山地區的相關環評書件,以及訪問中油探採事業部,向讀者介紹中油與鐵砧山地區的淵源、選擇此地做為碳封存試驗場址的原因,以及中油將如何面對碳封存所引起的社會溝通。

  • 氣候變遷在台灣人們的眼中,不是個新鮮,也不是個陌生的話題,人人都可以說出一二,「知道」的能力高。然而就與許多環境議題一樣,從知道,到知識,到素養、價值,既不相等、也不相近。而事實上,根據2022年台灣的氣候變遷素養與資料庫建置計畫的調查報告

  • 在全球淨零風潮下,推動「不遺落任何人」的能源轉型將是落實永續發展的關鍵。正如2021年國際能源署「以人為本的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委員會」所呼籲,打造更好的能源未來應將「人」置於轉型的核心。

  • 在我國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民眾參與程度」已成為決定能源轉型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而觀察公民電廠推動態樣,不論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發起、公民自主發起或系統業者發起,在推動過程中,政府、民眾(包含相關利害關係人)與系統業者三方間的溝通與協調尤為重要。

  • 2022年迄今的俄烏戰爭,俄羅斯以飛彈轟炸烏克蘭,導致烏克蘭電力基礎設施毀壞、諸多區域大規模停電,進而影響冬季暖氣供應、居民可能逃離住所或是凍死,Independent(2022)、BBC(2022)先後報導:烏克蘭官員指出俄羅斯的戰爭行為是「能源種族滅絕」。

  • 名列G7唯一亞洲國家,日本在2020年宣示2050年淨零減碳減半50%。該如何實踐目標?如何實現?在疫情解封,搶著買機票前往日本前,先來趟永續淨零之旅,參考「日本模式」淨零行動。

  • 2015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全台多個NGO共同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針對地方政府能源治理能力進行評比,今年為了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新增氣候及淨零指標,並且首次納入離島縣市。

  • 2021年4月22日總統承諾2050淨零轉型為臺灣的目標,在各界高度期待下,不到一年的2022年3月30日,國家發展委員會就公布了「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行政院並於2022年4月21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送立法院審議,若稱2022年為「臺灣淨零元年」也不為過。

  • 「淨零排放」成為國際關鍵字的這兩年,許多國家、企業紛紛做出宣示,全球許多城市層級、地方層級政府也已站上關鍵行動者的位置,將淨零納入地方治理的重要議題。然而,淨零轉型究竟能否成為一場社會轉型,政策又能否透過民間多元社群的動員,落地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關鍵之一,就在於氣候與能源治理在地方紮根的深度。

  • 台第一次針對「如何邁向2050淨零碳排?」舉行的全國性公民審議大會,在本週末於線上舉行。本次公民審議活動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審議民主創新實作」計畫團隊主辦,美國史丹佛大學審議民主中心、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中正大學人權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協辦。

  • 繼去年4月,總統宣布加入國際淨零碳排的行列後,今年3月國發會也發布了「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國發會提出的說明中,提到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 臺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面對整體能源佈局及戰略思考,拉出未來30年的規劃藍圖,並展示出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再生能源的發展並非如預期的順利。以地面型光電而論,臺灣的太陽光電發展進程面對到生態衝擊、視覺景觀、土地侵擾及社會經濟等衝突,並帶來負面的影響。

  • 在COP26期間,台灣青年透過參與YOUNGO,體驗了青年對外參與氣候政策討論以及制定的途徑和活動,如訂出全球青年宣言、青年氣候遊行、跨國跨社群合作、國際氣候行動網絡以及與九大官方公民社群輪番在COP26閉幕發表干預演說。

  • 1203 solarfarm cover

    2025年臺灣能源轉型期望達成太陽光電20GW的設置目標,並在2020年達到6.5GW的階段性目標。然而,在地面型光電的設置上遭遇土地利用、環境生態等爭議,在苗栗農地變更光電的案場,因與石虎棲地重疊而引發社會的討論。從2020年苗栗縣國土計畫(2020)來看,

  • 1091028 climatechange

    隨著氣候緊急的時代來臨,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推出長遠的減碳規劃與設立新的減碳目標,更透過增修法律或另訂氣候變遷法,使政策有效落實;然而,無論是在執行政策或訂定法律之前,若缺乏公民溝通或是社會高度共識與支持,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 0622 energy trans 3

    幾十年來研究員與科學家們不斷嘗試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然而,在應然面與實然面之間仍有很大的鴻溝。要縮短此一差距不僅需要更有效且積極的溝通,更重要的是,促成能源轉型的關鍵在一般民眾身上。這使橫跨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紛紛制定出創新而有趣的計畫以吸引民眾目光,激起民眾的興趣並促使他們參與其中。

  • 0619 civic powerplant 3

    「請問您有沒有聽過『公民電廠』?也就是由民眾出錢投資,收益由參與者共享的電廠?」,根據台大風險中心(2020)對以上問題的調查結果,回答「有聽過」的民眾約有四分之一(24.7%),但仍有七成以上(74.4%)民眾沒聽過公民電廠。接著問「請問您會願意以怎樣的方式參與公民電廠?」的調查

  • 公民參與能源轉型趨勢下,已有越來越多民眾加入再生能源發電的行列。這些由公民參與的發電廠都散佈在哪裡呢?我們延續去年製作的「皮卡皮卡人人有電發」臺灣發電地圖,進一步更新公民電廠與公開募資的電廠資訊,發佈「皮卡皮卡人人有電發2020春季版」,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看,臺灣公民電廠在哪裡?

  • 臺灣在發展農業綠能設施的過程中,營農者容易將光電的發電效益優先於農業生產的效益,甚至出現「假農作真種電」的現象。日本為農業綠能的先驅者,本文將透過日本發展營農型光電設施之經驗...

  • 在後烏克蘭危機時代的歐洲聯盟能源政策中,提升公民能源自主權已成為一大重點。自2016年開始滾動的《全歐洲同享潔淨能源》包裹法案(Clean energy for all Europeans package)中,首次將消費者置於電力市場與能源轉型的中心,並強調地方層級的公民力量對歐盟達成碳中和、提升能源安全過程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