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討台灣如何透過能源轉型結合電業創新,以達到穩定電力供應、強化電網韌性的電力政策目標。本研究不僅從發電端關注電力事故與電力政策,也同時探究輸電、配電、售電等電力政策面向。
政府有一個「不缺電」的規劃。「不缺電」是專業工程師提出最佳化、優化的技術方案,政府選擇其中一種來施政。規劃都有其失敗風險,妥善處理風險才能達成預期績效。本文分析臺灣不缺電,先處理五項主要
在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7項特別側重於能源領域,是與國際長期低碳轉型最為相關的目標之一。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在今年也公開了SDG 7的最新年度報告 — Tracking SDG 7...
2021年五月,發生了二起嚴重的全國性停電事故,皆與高雄興達電廠的運作異常相關。然而,這不單純是人員或硬體因素所致,也與氣候變遷高度相關。對此,本期Open Energy將試圖釐清五月停電風波的歷程、直接影響與原因,再逐漸聚焦至全文核心,即氣候變遷電力系統調適的命題。
減少「每逢颱風必停電」、減少電力傳輸時的損失、在炎日用電尖峰時舒緩壓力,這是小而分散的優勢,核心就是電力自主,往往使用的是綠能。雖然,在台灣大家習慣「停電就罵台電」、「缺電罵政府」,但是,小而分散電力其實是國際間追求趨勢。台灣想要,那如何可能──公民電廠?
2018年大選前一個多月「拿藻礁換深澳」,這個決策,你買單嗎?當時,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的震撼彈,深澳電廠下場、建於大塘藻礁區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上場,而後,上演了環評由官派代表為主而爭議通過、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為此辭官,然後呢?
從2018年底縣市長大選及十案公投後,可以說是臺灣能源轉型成敗最關鍵的時期。2018年11月的十案公投,第16案「以核養綠」公投的通過,威脅了「非核家園」的進程,電業法「非核家園」遵照公投結果刪除...
夏日炎炎,還在為「備轉容量率低=缺電」而緊張嗎?雖然台灣綜合研究院民調顯示,若可確保供電穩定,支持非核家園的比例達到72%。不過依據工研院調查,臺灣民眾憂心缺電的比例從2015年52%提升至2017年的70%。
首先,蘋果、沃爾瑪、聯合利華等175家國際零售及品牌大廠為了達成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的目標所組成的RE100聯盟,其中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將鼓勵供應商使用綠電,由於台灣有許多企業是RE 100的供應商,這些台灣企業已經開始面對使用綠電的要求,例如...
「再生能源夠穩定嗎?」、「颱風來怎麼辦?」、「新聞說越南的躉購電價很低欸,台灣政府是嫌自己錢太多嗎?」自從朋友們知道筆者在網路上開了個「東尼能源小教室」後,一連串的能源相關問題就會在聚餐喝咖啡的時候冒出。
非核=以煤易核=缺電=用肺發電=產業走、外資撤=第三世界化?公投試煉後,更值得國際傳真德國社會看待能源轉型、面對爭端、凝聚共識~
本文首先解析臺灣的夏日尖峰特性,再分就住商小用戶以及工商大用戶中分析可行的抑制策略,最終則就如何建構一以「效率優先」的夏月尖峰戰略提出綜合新的建議。
台電白皮書說,「2023年台灣出現電力缺口」(指:在尖峰備載轉為負1.6%),工商界的紅色警報震天價響,頻頻拋出的「五缺」質問扮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