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社會

  • 我們正進入一個矛盾的時代。當人類與自然比以往更加地與全球連結時,卻也因新舊部門分工而日益脫節。科學知識、技術創新和法律結構帶來了進步和過去難以想像的舒適和娛樂。

  • 2017年代表字是「茫」。人之所以茫然,若不是不清楚問題,就是因為解決不了問題、滿滿的無力感。臺灣過去也積累了許多創新的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產業的技術面,卻較少提及社會創新。本期電子報中,簡介目前的永續轉型和社會創新研究的部份成果...

  • 「德國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於2011年《變遷中的世界-一份永續社會契約》報告中提出積極型國家(proactive state)一詞,積極型國家是如何出現有哪些原則?國家要進行體制轉型、創新是怎麼去運作?而透過積極型國家去投入轉型又會碰到哪些狀況?

  • 面對資源缺乏與氣候變遷等鉅變,社會應邁向永續轉型,因此我們需要社會與科技的創新來應對挑戰。2011年,比利時根特市(Ghent)政府啟動了氣候保護的轉型管理,制定2014-2019的長期計劃及實施行動,期望實現2050年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的目標,並讓城市的行動者們參與其中。

  • 技術的成長與運用,的確替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在享用這些好處時,其製程所必須使用的化學溶劑、廢水的排放等,卻進一步帶來環境危害與人體健康的影響,往往是我們鮮少顧慮到的...

  • 2014年的11月25日,台北氣溫29度,酷熱的像是夏天一樣,中南部甚至可以達到30度以上。而透過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OAA)全球統計結果,2014年10月份,全球海水溫度創下1880年以來最高溫紀錄...

  • 身處不同角色與地位的跨部門社群,彼此可以在社會責任實踐使命的信念下,共同合作或分別試驗,為自我歸屬的城鎮轉型貢獻一份治理力量,繼而累積聚沙成塔的永續城鎮翻轉能量...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