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針對未來一年、未來2年、與未來10年的風險重大性,與風險治理成效進行彙整分析,並提出「多重危機(Polycrises)」壟罩下的新興未來可能與相關籌備建議,以下將分成五個部分說明。
每一個世代都會有其艱鉅的挑戰。於2023年初春大學開學之際值得我們探問,面對前所未有規模、劇烈地緣政治、產業變動、淨零碳排嚴峻要求的世局中,台灣大學生們您準備好了嗎?如果您曾經造訪台北植物園旁的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當瞭解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緊接中美斷交、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那時基礎科技工業尚未穩固,台灣剛屬起步,岌岌可危。
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全球各國紛紛宣示實現淨零目標!台灣2050淨零目標倒數中,《倡議家》將與台大風險中心合作,走進世界,一探各國淨零減碳策略解方。
因應國際社會逐年重視氣候變遷議題,臺灣金管會已要求2023年起,銀行與保險業都需提出氣候風險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然而,國際上緊跟著另一個比TCFD野心更大的揭露計畫:自然風險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公司法》第1條開宗明義地指出:「公司成立的目的在於營利,而在行有餘力時,可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社會責任。」然而,當企業的商業行為已嚴重破壞環境原有的樣貌及運作機制,且反過來對企業的營運活動造成負面影響時,企業是否依然可以繼續將「承擔社會責任」僅視為一種選擇性的行動?
德國永續金融委員會( SFC)於2021年2月25日正式發布「引領兆元流動:邁向鉅變的永續金融系統(Shifting the trillions — a sustainable finance system for the great
在去(2019)年9月18日到20日,未來地球(Future Earth)、人工智慧與數位技術社會影響觀察(Observatory of Social Impacts on AI and Digital Technology)、英國人工智慧辦公室(Office for Artificial
近幾年國際上有關永續性(sustainability)典範不斷翻轉,2015年聯合國定錨17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各國致力方向,其核心鎖定在以人類生存為基線的氣候減碳與生態,並延展到能源、城市、健康、性別、勞動以及循環經濟面向,而數位化則作為重要的中介運作。
近期新冠病毒(COVID-19)橫掃全球,帶來了許多恐慌。然而,Future Earth 知識行動網路的永續消費與生產系統小組,除表達其對第一線醫護人員與病患及其家屬的感懷外,亦於2020年3月13日指出...
2020年總統大選凸顯的國族、經濟與社會三個面向的世代矛盾,顯見台灣在關鍵轉型時刻需要相當謹慎、長程、系統的執行變革。
UNFCCC第25次締約國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根據2019年9月紐約氣候行動峰會的討論基礎,發布「秘書長2019氣候行動峰會暨展望2020報告」。報告除彙整氣候行動峰會中12項議程的結論外...
數位轉型將徹底改變全球社會與經濟的樣貌。德國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German Advisory Council on Global Change,以下簡稱WBGU)認為,數位化可以作為支持永續發展方向「大轉型(Great Transformation)」的槓桿...
人類的困境是要在穩定地球系統的安全、公正的運行空間下(a safe and just operating space),實現全體永續的未來。社會之間及社會內部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數億人未能享有發展的成果...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想像2050年的世界會是什麼光景?能源經濟學家納奇斯諾維奇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提出永續三箭
趨近下一個2020年代,綜觀全球發展趨勢有二個最上位的前瞻螺旋,一為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二為全球暖化導出的低碳社會,其涵蓋以2030年為期程的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與2050年的深度減碳。而這二個發展螺旋,正強烈碰撞第四次工業革命與落點在台灣最新的台商回流。
全球面臨著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國際間政治衝突、極端氣候事件、網路系統的脆弱度等多重面向的風險事件。然而另一方面,數位轉型驅動的工業製程改變、再生能源成本降低所形塑的新能源地景,亦提供極佳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