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一寧 編譯
讓風險管理成為一種「發展」契機
隨著全球化的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抓住了「機會」逐漸脫離貧困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但伴隨而來的則是如社會動盪、環境破壞等的「風險」,若無視這些風險,則「轉機就會成為危機」,抵銷經由改變後的成果。那國家要停止發展以避免風險,或是花大成本去防堵可能要面對的風險嗎?世界銀行在《2014世界發展報告》中表示:對於風險以主動、系統、綜合的方式加以管理,發揮政府的功能使個人、公民社會以及私部門間能有好的合作機制,隨時準備好面對變化,才是上上之策。
健康 天氣問題 經濟危機─窮人無法翻身的關鍵性問題
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systemic risks)與個人風險(idiosyncratic risks),前者所指的是影響人、社區、國家的所有因素所導致的風險,發展中國家尤其受到影響;而後者則是限於某些個人或家庭的風險,尤其是窮人受到的影響最大。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健康、天氣問題、經濟危機」將窮人拖入了貧窮線以下無法翻身,為了要避免此種風險的衝擊,他們就採取看似較保險但是落後的生產手段,反而又落入了「不行動的風險」之中,錯失發展的機會。
從被動的危機處理轉變為主動的風險管理
「為窮人緩解風險」、增強其韌性(指人、社會和國家在保持或是改善運作的同時從不力事件影響中恢復的能力),才能邁向脫貧進而發展,因此在概念上要從傳統的「對已發生危機做出處理、臨時性的反應」,轉變為「主動、系統、綜合的風險管理」是重要的。什麼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指的是遭遇風險、針對風險做出準備、應對風險之影響的過程。做好風險管理可以拯救生命(如:山區土石預警系統避免滅村憾事再度發生)、避免損失,防止發展受挫(如:降低經常性的財政赤字以避開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釋放機會(如:通訊改善、農作物保險和就業多元化。)
當然,這些項目都是大工程,在資源有限、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政府以成本效益的方式計算,對應事前準備與事後處理的成本、找出所面臨的各種不同風險,進而確立出優先事項就顯得重要,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
風險和機會所發生的環境:風險鏈
由此圖可表示風險管理與衝擊的相互作用影響,稱為「風險鏈」。「衝擊」在此可能是正面的(機會)或是負面的(風險),受影響的範圍可大也可小,可能突然發生或是逐漸發生,端看於這些衝擊和所發生的社會經濟體系內部、外部如何相互作用,反饋箭頭代表過去的衝擊造成的結果對風險暴露和未來衝擊發生機率的影響;而人們的風險管理是否有效也可能對未來衝擊發生的機率產生影響。
風險管理各項內容的交互作用
關於風險管理初步可以分為兩個面向,事前的準備及事後的應對,在事前準備的部分包括三種可先採取的行動:獲得知識、獲得保護、獲得保險。獲得知識可了解各種衝擊、內部外部條件及潛在結果,進而降低不確定性;獲得保護可降低負面衝擊的機率和大小,提高正面衝擊的機率和規模;獲得保險可將資源放在不同人、時間好的自然狀態到不好的自然狀態之間進行轉移。應對「事後」的部分,可透過不斷的監測和評估來隨時更新對於風險的知識來進行調整,若風險管理良好,則需要應對的措施就相對的少;反之則是加劇脆弱性。
風險管理面對的障礙
在整體從面而言他們與各然和社會面臨的障礙和制約有關,包括資源和資訊的缺乏政府失靈、社會和經濟的外部性等。
-
資源和資訊的缺乏
風險管理立意良好,但許多發展中國家缺乏資源去做長遠的規劃,眼前有更迫切的常態性支出需支付。另一方面則是「民眾無法了解他們正陷於風險之中」,如:易發生土石流的地區的民眾不清楚自家附近的情況,在颱風季節未做出任何的防範措施。 -
政府失靈
可能由於政府被利益團體綁架、官員腐敗或是實施一些立意良好但被扭曲的政策。如:每年颱風季節位於山區的產業道路總是柔腸寸斷,由於中央總是會給予豐厚的補助款修建道路,因此居民沒有考慮過要撤離這危險的家園、地方的承包商也沒有想好好的修建道路,以便於隔年還有工程可包。 -
社會和經濟外部性
一些人或是一些國家所採取的風險管理行動可能會對其他人、其他國家造成損失。如:在經濟下滑時期設置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的產業,會增加他國貿易的成本,若導致貿易報復,則可能落入長期全球衰退的不良循環之中。另外則是free rider的問題,如:當年的京都議定書所訂的減碳政策,部分的國家實行,未實行的國家則成了free rider享受他國減碳之後的利益。
圖片資料來源: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4─Risk and opportunity overview─Risk management can be a powerful instrument for development
相關文章:
促進發展的良好工具-風險管理(上)
促進發展的良好工具-風險管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