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打造積極型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系統風險

1. 全世界都在談,無法忽視的氣候變遷。 2. 聯合國的解決方案: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3. WBGU的全新實踐方向:以「積極型國家」加速2050年前全球能源系統去碳化。 4. 我們須成為積極型國家,並提供廣泛參與機會。

擺脫臺灣能源高碳結構的鎖鏈

觀察臺灣當前能源情勢,可歸納為下列五大特性: 1. 全球煤炭消費大國。 2. 工業部門能源耗用顯著。 3. 能源價格低廉與不合理。 4. 高度核能風險。 5. 再生能源推動成效差。

褐色經濟的代價—隱藏的能源成本

使用化石燃料將會衍生氣候變遷、空氣污染、減損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衝擊,但此類環境衝擊並未反映至產業與民眾的能源使用成本之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2015年的報告分析 ,1臺灣2015年因使用化石燃料衍生的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塞車等外部成本達到290億美元。臺灣一年GDP約5700億美元,但化石燃料外部成本相當於GDP的5%以上。

能源轉型的機會之窗

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修改能源發展綱領,明確以「確保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期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實現能源永續發展」為願景,除明定「非核家園」目標外,也將空氣品...

因應氣候危機的能源轉型路徑

臺灣雖已訂定了2025年「非核、減煤、增綠」的電力結構調整目標,並藉由能源轉型白皮書的制定,提出未來五年的執行方案,但因應巴黎協定及近期公民對於氣候議題的關注,各國紛紛提出更為積極的長期淨零排...

社會協力加速政策主流化—參與式治理革新

相較於參與式治理,兼容性治理更著重於提升民眾參與意願與相關背景知識,促使大眾主動參與決策過程,以及政府跨部會整合和參與機制革新,進而從根本上克服以技術和經濟上、制度與政策上,以及心態和日常...

排碳要付費、污染要付費—外部成本內部化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讓大眾理解傳統能源系統對環境與社會的衝擊,突顯既有體制調整的必要。不過目前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遇到以下瓶頸:1.綠色國民所得帳欠缺效用:臺灣自2000年起開始編撰綠色國民所得帳

彈性為王的能源民主新時代—建構永續電力市場

臺灣電力市場面對著兩波改革,一方面必須改造傳統國營綜合電業,提供新的產業競爭環境,另一方面,也因低碳化、分散化、電氣化、數位化、民主化的電力系統發展趨勢,需即刻制定新的市場管制規範。就法制...

牽起中央與地方—強健地方能源治理

過去地方政府並無能源業務執掌的義務及權責,因此在推動能源轉型的脈絡下,能源治理往往被視為額外的業務負擔。在缺乏實踐經驗與操作場域的情況下,地方能源治理普遍存在以下挑戰:1. 地方能源治理權責...

產業要轉型,節能要先行—確立工業節能優先

臺灣能源98%依賴進口,而工業部門一直是臺灣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的最大來源。2018年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佔全國總能源消費量的32%,如進一步將工業所需的化石原料等計入,則廣義的工業能源消費占比將佔全國...

綠色金融下一步—開啟綠化資本流

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已引起金融投資圈的關注。但不論從避險或是環境永續視角,「綠化」都不應只強化「綠色金融投資」,應有更積極的作為。特別是,近年來政府推動所謂「綠色金融」政策,仍以...

能源轉型啟動社會轉型

爬梳過往全球歷史經驗,為了減碳所需的系統轉型,在規模上是前所未見的,但在速度上不必然須如此,同時也意味著所有部門需進行深度的排放減量、各式各樣的減緩方案、以及針對這些方案進行更多更大量的投資...
TWiT政策報告書 下載次數:502次下載 113.0MB 下載前須填寫資料 決策者摘要 下載次數:2536次下載 24.5MB 關鍵訊息 下載次數:2224次下載 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