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一寧編譯
全球風險的性質不斷的在變化,30年前人們認為造成臭氧層破洞的氟氯碳化物(CFCs)是威脅生物生存的最大風險,對他們而言「大規模的網路攻擊」簡直是科幻小說裡才會出現的情節;在此同時,「控制核武擴散」是當時科學家與政治家所關切的風險,不認為「太空垃圾的擴散」是一個問題。藉由新的資訊,逐漸發現風險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難以捉摸,某些地區正被溫室氣體帶來的威脅著,長遠來看石化燃料似乎比核能更具危險性,如:島國馬爾地夫全國最高的地方不過2.4公尺,受石化燃料燃燒後二氧化碳排放影響,所造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兩極的冰山融化使海平面逐漸升高,土地持續沉沒中,迫使馬爾地夫政府考慮在別國購置新的土地,或是全國移民至澳洲;至於後者的核能,屬於發生事故的機率很低但出事後破壞性大的風險,日常使用上沒有問題,但2011年日本的311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災發生後,國際又開始重視核能的問題,甚至是改變了部分歐洲國家的能源政策,如:德國預計在2022年關閉所有境內的核電廠。
藉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從2007年開始邀請了一千多位各個不同領域、不同國家、19~79歲的專家,針對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社會與科技五大類別的50項全球風險進行評估,以1~5分的給分標準,判斷「該風險在未來10年的發生機率有多大?」、「如果該風險發生,你認為它的影響力有多大?」,並將結果繪製成了下列8個年度的表格,藍色格子為「經濟風險」、綠色格子為「環境風險」、橘色格子為「地緣政治風險」、紅色格子為「社會風險」、紫色格子則為「科技風險」。
風險發生機率排名
(圖為Global Risks 2013 p.13, Global Risks 2014 p.17經編譯後重新繪製)
你知道全球目前排名前5名最嚴重的風險是什麼嗎?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風險地圖顯示,2014年全球風險發生機率前5名為1.收入不平等、2.極端氣候事件、3.失業及就業不足、4.氣候變遷、5.網路攻擊。其中收入不平等的問題已經連續三年高居風險機率排名的第一名,長期財政失衡、與失業及就業不足也持續高居前幾名,另外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上升、水資源供應危機、人口高齡化管理不善,都是近三年主要的全球性風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2011年並未在高風險機率前幾位排名中出的網路攻擊,在近三年躍升到風險發生機率的前五名,顯見隨著全球網路鋪設的普及,科技風險已成為主要的新興風險。
風險影響力排名
(圖為Global Risks 2013 p.13, Global Risks 2014 p.17經編譯後重新繪製)
另外,這項調查也顯示,2014年風險影響力前5名為1.財政危機、2.氣候變遷、3.水災、4.失業與就業不足(低度就業)、5.重大資訊系統故障。過去經常出現的社會風險例如慢性病、流行病並未在近年來成為高影響性風險,反而是環境風險、經濟風險的影響性日益擴大。
由風險發生機率排名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收入的不平等」這項社會風險,已成為了近三年來最可能發生的風險;越接近這幾年,綠色的格子所佔的版面越多,顯示「環境風險」對於全球公民所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極端氣候事件,如今年二月初時,昨天的高溫甚至達27度,但隔一天冷氣團來襲,低溫達10度以下,大幅度的高低溫差造成全台猝死者近百人。這個現象所影響的當然不只台灣,全球急凍在世界各地造成災情,日本降下了破紀錄的雪量;美國更是極端,受大風雪摧殘的美東地區,以及鬧乾旱的加州,使得一個國家成了兩個世界。
總結來看,專家所認為的「風險發生機率」與「風險影響力大小」呈現正相關,特別是在「經濟風險」的部分,是高機率與高影響性的重大風險;但在「科技風險」的部分,專家的意見仍十分的分歧,如:近來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讓體型2倍大,生長期只要一半的基改鮭魚(美國民眾戲稱為科學怪魚Frankenfish)上市,基因改良專家與毒物科醫生對於科技風險的詮釋,就持有相當不同的標準。
(前者為一般的鮭魚,後者為基改鮭魚。)
另外,也可藉由社會風險中疾病的項目看到「專家認知的風險性質改變」。像是以前認為慢性病是在平均餘命高的已開發國家才會有的困擾,但到了2009年,將「已開發國家」拿掉,而直接以「慢性病」做為表示,甚至到2011年之後,人口高齡化的問題超越了這一個項目。
而失業與低度就業(Unemployment and underemployment)則是2014年才出現在排行榜上的新項目,而且發生率以及影響力皆榜上有名,值得我們注意以及做後續的追蹤。
資料來源:
Global Risks 2013 p.13-14, p.45, Global Risks 2014 p.17
參考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