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出版

文章瀏覽點擊數
8340825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三)

文/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徐健銘

 

  高雄氣爆後一周年,當人們從當下的危機管理和傷痛走出以後,如何面對事件背後更加深沉和糾結的能源與產業發展脈絡?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與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於今年(104年)8月1日邀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詹長權教授擔任主持人,以及嘉義市涂醒哲市長、雲林縣張皇珍副縣長、高雄市環保局鄒燦陽局長、環保署空保處謝炳輝副處長、經濟部能源局吳玉珍副局長和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執行長,一同在論壇的討論中思索臺灣的空氣污染和能源轉型問題;在論述的交鋒中,追尋可能改變臺灣未來的契機。

3 1

  詹長權教授引言便以臺灣的十大死因中以癌症為首位,而肺癌、肺腺癌更逐漸成為我國國病;尤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來看,空氣污染所引發的疾病還包括心臟與心肌的問題。詹教授指出全台無論何處,跟全球的數據一進行比較都不好。詹教授使用投影片簡單地呈現出雲林和宜蘭人在六輕營運前、中、後的健康和收入之比較;說明雲林人比宜蘭人降低了平均餘命,但是卻沒有增加多少收入。反之,六輕營運9年後,居民罹患癌症的比例增加了2倍。詹教授接著播放非營利組織「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的影片指出火力發電廠可能帶來的問題。宛若蝴蝶效應,減碳能夠帶來公共衛生和生態效益。所以說臺灣當前重要的抉擇就是要選綠電還是火電。尤其是石化相關疾病的範圍與PM2.5所影響的範圍差不多重疊的情況下。今天社會面臨到在這個政策選擇的關鍵路口上誰說了算的問題。

3 2

  關於選擇的問題,嘉義市涂醒哲市長認為我們長久以來並沒有面對問題。他舉出在擔任立委時也曾罵過環保署長,「就是因為不做環保才當署長」。在嘉義市掛空污旗,雖然掛空污旗不會減少空污,但是可以有所警示。鴕鳥時代應該要過去了。另一個問題是臭氧。為什麼空污被放到三層樓,偵測儀器放到這麼高也是鴕鳥心態。涂市長坦白指出,嘉義的空氣污染是全國最嚴重的,誠實面對才是最重要的。嘉義的目標是陳澄波的玉山積雪。涂市長也談到,嘉義沒有真正的工業區,嘉義衍生性的空污可能都來自外縣市。他也指出一個癥結,嘉義車輛之所以空污嚴重,因為我們沒有公車處,是靠嘉義縣營運的,所以大家都騎機車。公車最差的一班平均不到1個人。他最後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提出建議。對中央:未來台電要用節電量算年終。而且以後電費分8級,要用智慧電表。最後則是可以增加電價,但是要被用來再生能源。對地方政府部份:他希望六輕付一點污染費;而地方上應該推動電動巴士、電動自行車以及建築物自治管理條例,用屋頂、容積來做再生能源獎勵。

  雲林縣張皇珍副縣長則指出過去僅執行PSI,而PM2.5並沒有在這個指標之中。她以在台南服務的經驗說明如何意識到PM2.5的問題,並且當時就發現來源貢獻有六輕、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等,問題相當複雜。而當她要前往雲林縣服務時,台南同仁就說過去要推動改善濁水溪揚塵、PM2.5水兩個大問題。她讚揚雲林縣李進勇縣長推動的禁燒政策,不過現在仍在備查。尤其,禁燒並不能使得天下太平,縣環保局的研究顯示,雲林境外的影響最大到40%,境內的影響最大來到60%。境外污染源可能要靠中國的環保意識提高來改善。而在境內部份,大約固定污染源佔3成、移動佔3成、溢散佔3成。溢散可能需要管理像濁水溪揚塵等,而移動則需要整體交通運輸的轉變。雲林極力推動光電,雖然以前被稱為煙囪下的雲林和麥寮,未來是不是能改成「雲林好風光」,因為雲林目前2014年底前完成41座風力發電、太陽光電1339件,1年可以發兩億度的電。即使如此也還是不夠。像雲林準備把地層下陷區改成種電的好地方,但這還是要靠能源局的幫忙,還有與國發會一同合作。雲林還有在進行的,一個是在台西區工業區,拉出800公頃來做養水種電。另一個是新興區工業區,283公頃會改成光電區來推動光電和風電,這些推動要怎麼成功,還是要跟中央來全力配合。

3 3

  高雄市環保局鄒燦陽局長則從他在宜蘭和高雄的實務經驗出發,提供在場的貴賓思考的空間。他指出夏天為什麼空污比較好,是因為西南氣流把境外的空污吹走。話鋒一轉,他指出在地方訂立自治條例的困難。以前向中央送交的自治條例都無法通過,直到今年3月16日高雄市提出時,就盡可能排除與中央抵觸的部份。而今年的版本又跟中央甫通過的溫減法有所競合。此外,他也指出自治條例的幫助。如移動污染源影響高雄甚鉅。高雄市還包含高雄港,港區裡面的運作污染非常大。所以自治條例希望能通過。另外一個實務的問題就是罰金,能不能罰高一點,只要議會民意支持,當然可以。事情是可以做的,問題是要不要做。他今年有前往日本石化區,進到其中幾乎聞不到味道,但在台灣是還沒到之前就能聞到。這是因為日本管線比較注重,在可能溢散處採用負壓的方式來管制,但在台灣廠商就會說成本太高。像是其實高雄管線已經有了3~40年,但問中油知不知管線,他也不清楚。甚至是鄒局長以前在宜蘭,民國69年設的管線,民國82年去要資料就沒有圖資,最後是他一條一條去抓,才弄出來。所以高雄也可以做,高雄市的目標是3年做一次檢測,廠商說做不到。可是日本卻可以1年測2次。最後,鄒局長也盼望眾人都可以前往高雄實際體驗。他開玩笑地說到原本想抗議冷氣開太強,台北的冷氣都開得比較強,但污染都設在我們這邊。其實這些事是全台灣的人都要一起做。他期許未來將論壇辦在高雄,他認為真的需要去體驗才知道,否則地方法令訂定過程一直與中央單位抵觸或者是與地方廠商利益衝突,施政真的不容易。

3 4

  接續地方的聲音,環保署空保處謝炳輝副處長則報告環保署的努力成果以及對中央跨部會、地方跨局處的治理整合之期許。他讚同涂市長、張副縣長、鄒局長都在空氣污染上都提出一些相關的成果、問題和建議;就環保署的角度而言,他指出過去幾年也有一些成果。過去的空氣品質指標的確都是用PSI為主,指數也有下降的趨勢。不過基本上,環保署所面對的不只是國民的期待,也還面對一些業界的角力。像是固定污染源,過去3年,他指出環保署是有做出一些管制並取得一些成果,當然大家未必滿意。就空氣污染的解決方式而言,他舉過去在南部的例子,曾經接到楠梓、左營有民眾通報臭味,後來就發現石化業晚上進行燃燒的情事。後來把燃燒塔改成污染防治設備,後來把他解決掉。就環保署的觀點來看,他希望一致性地透過制度去解決問題,像是空污法明訂的準則。另外一個在空氣污染面向上取得的成果則是有關細懸浮微粒的管制。目前細懸浮微粒的標準與日本一樣,但是比美國低一點,這是因為設立標準之後,美國又進一步地提高標準。關於懸浮微粒,由於境外來源佔了4成,我們的的標準是15微克,其中就有6-7微克來自境外。所以如何將法規落實是一個問題,透過交流,謝副處長也希望大陸的環保部看到我們怎麼管制。只要透過他們落實管制,我們也會有間接的改善。他認為大陸應該是會做真的,因為北京的空污非常嚴重,黨政軍高層都住在北京,只要他們有這樣的方式來做,就會有間接的貢獻。第二個,因為空氣是跨縣市的,所以他在管制策略上也希望透過地方、不只是在環保機關。他認為講起來環保機關都是做管末的。今天環保署成立一個環境保制會報,把各部會都找來、還有三個空品區的會議。希望中央各部會一同來減。像車輛、能源的問題都不是環保局一個機關能夠來做的。希望由中央各部會一同來做,在這個會報中提出來。在縣市也一樣 ,鄒局長能做這麼多的事,也需要各局處的支持。

3 5

  從能源局的觀點出發,經濟部能源局吳玉珍副局長則從當前政策、成本效益的方面出發。她首先指出剛看到資料,看到是中央vs地方,她相當不以為然。因為情況應該是中央with地方。她指出,即使是經濟部來看待經濟發展,也會看到有關環境和社會的衝擊等。她認為我們很多環保署人員是來自美國,其實是會廣泛考慮問題。而關於污染物的管制,她指出像粒狀污染物,美日是比我們寬鬆的、或是氮氧化物(NOx)的規則也是比我們寬鬆。甚至,我們的地方政府還有因地制宜的加嚴。像是興達電廠的排放,高雄加嚴到60 ppm,電廠方面完全尊重,而這個標準也送到中央環保署核備,所以她認為中央和地方是可以合作的。像是最近浮出的禁燒生煤政策,她指出台中市政府就有來文詢問。反之,雲林縣政府明明可以像其它地方一樣但是卻跳過這個過程。回到能源產業的部份,她指出像是太陽光電,中央通過之後,我們就訂定躉購制度。為什麼不馬上大量推動,因為要考量產業穩定成長。關於這點也很感謝地方,要求建立再生能源。吳副局長指出太陽光電雖然目前我們的量不多,但考量到我們有2/3都是山地,人口密集,從單位面積來看,我們跟英國差不多、高於法國。至於禁燒生煤這件事,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大家都希望不要用。但從用電來看則會缺電。現在考慮是不是透過天然氣進行替代。但全部靠進口,能源是不是不安全?吳副局長也陸續報告地熱能源生產不足等問題。節能的部份,我們是跟國際同步的,前面可以看到一定的進步,但我們就會看到一定的瓶頸。耗能的成長目前低於節能的成長。然而吳副局長後段的報告,則受到民眾相當嚴厲的駁斥,忍不住發聲。

3 6

  最後一位發言人高雄在地關心環境的公民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執行長為我們說明公民的關懷為何。他指出像高雄氣爆、台灣的環境災難,它的源頭就是不公平的體制和向財團傾斜。他對當前的人類未來悲觀,但還是要努力。然而,從幾位官員嘴中聽到的,好像我們已經做很好了。他進一步希望我們回顧一下兩次的政黨輪替的結果。像是京都議定書,我們從1998年開了好幾次的全國能源會議,到後來都不敢訂目標,因為不能達成。後來的能源使用之削減,不過是因為2008年的全球經濟蕭條之故。所以高耗能高污染之路,兩黨都還在走。李執行長在當環評委員會時,有台塑煉鋼、好幾個火力發電廠的提案,污染會大幅上升,但行政院還是繼續推動。像國光石化也不是馬英九和行政官員擋下來的,如果不是公民社會,這些案子最終都會通過。又像空污法總量管制,就被會同單位經濟部給阻擋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地球公民跟環保署合作多年,終於才逼經濟部同意在高屏地區實行總量管制。所以到底兩黨做了些什麼?前面像李遠哲院長也都講了轉型、零成長的目標,人民要幸福和更高的生活,而不是追求GDP,不是馬英九的633。我們在座都很清楚問題,但為什麼不行,就是因為只有口號沒有政治決心。又像是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什麼時候會開會,就是行政院長良心發現的時候。高雄氣爆事件也是這樣的犧牲、大社、後勁也都是這樣的犧牲。高雄不可能再接受石化的擴張、石化專區。高雄市不是喊出宜居城市嗎?怎麼能容忍有管線在地下?他對高雄市政府非常失望。希望我們要想想為什麼要靠這些年輕人來撐?佔領教育部、行政院等。

3 7

  論壇的各位發言人引發會場內的廣泛迴響。有人提出台灣最好的能源就是地熱,宜蘭那邊致力於發展者卻碰到許多的行政障礙,最後導致虧錢。另外則是關於能源技術的利用,國內台中工業區的鋰鐵電池,在福島核災之中,日本的中小學都來向廠商訂購,所以我們有很好的技術,但是我們的產品都靠外銷。蘭陽人文基金會的陳錫南董事長也發言像是排放PM2.5的燃煤電廠,也許可以每發一度的燃煤的電,就也要發出一定比例的風力來發展再生能源。現在這個再生能源比率是沒有辦法發展的,我們的風力發電現在都是雜牌軍。再者,核能延役對台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核廢料是無解的。他期盼日後的能源局長都需要在地的經驗,否則政策總是偏離民心。
  也有發言者為國小學生唱一首歌,並且因詹長權教授在爭取環境改善上所負擔的壓力而對他鼓勵。發言者也提問應該要找經濟部加入與談,並且指責官員講了很多,卻一直沒讓眾人看到資料。而且雖然我們在談能源他我不知道中央有什麼做法。官員說起來好像說台灣比法國進步,真的嗎?藍綠都要好好檢討。南部除了涂醒哲市長以外,常跑第一線,其它似乎也都無動於衷。是不是應該要請台大以其學術地位發表宣言。
  最後,葉光芃醫師希望眾人都要思索如何理智地去判斷,全台都沒有電的時候,該怎麼做?也希望STS的老師,能夠進一步指導有關公民教育的訊息。最後,則是希望大家從高雄氣爆事件,瞭解正確的佈線。而他不解的是們的官員為什麼不能提供資料,而在會議中,地方首長在那邊切切私語。台灣還有其它問題,像是詹老師所提過的環境荷爾蒙,那是無範圍、無界的,但不要說是從北部流到南部。

 


  最後,主持人詹長權教授說明,本來這個論壇就有討論是不是要辦一天,來讓大家暢所欲言,而台大的作為學術平台也不會發出聲明。但台大就是個學術場域供大家交流,希望下次我們在高雄辦的時候,可以有更具體的討論。各式各樣的意見的衝突,即使是會後仍然在空氣中激盪。雖然短短半天的會議並沒有獲致最終的結論,但依據促進社會思辨與討論平台的學術社會責任,臺大風險社會政策中心非常榮幸能夠在此作為各種聲音彼此流通的管道。

3 8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一)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二)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三)

 

風險vlog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