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12日(二)09:10-17:00
專題演講:臺灣能源轉型階段性成果與未來挑戰
專題演講「啟動臺灣能源轉型;綠能做主角」,講者為行政院龔明鑫政務委員,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教授主持,以及台達電子王茂榮節能顧問、台北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綠色和平特聘能源專案蔡篤慰主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理事加入與談。
行政院龔明鑫政務委員以「啟動臺灣能源轉型;綠能做主角」為題進行演講,首先介紹臺灣我國能源現況,龔明鑫指出,由於臺灣我國絕大部分高度依賴化石能源,除了對能源安全形成挑戰之外,還有電價也會亦受到化石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我國需要減少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以達到穩定電源、空污減少的目標,另外也要處理非核與低碳家園的問題。再者,龔明鑫龔政務委員提及整體能源發展三大目標,方向,第一是達到非核與低碳家園;第二降低空污;第三,穩定電源供應,這三個目標有時會出現衝突,所以達到這三個目標的方案是分別為展綠、增氣、減煤與非核。以接下來介紹展綠也就是再生能源發展的概況為例,目前兩大主軸為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風力發電強調離岸發電的部分。屋頂型太陽光電發展比較單純,速度較地面型快,但是地面型目前有示範計畫正在進行,以三大主軸進行,分別為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產業園區發展、畜農漁電共生,對於之後推動應該有很大的幫助。離岸風電的部分,以三階段推動,分別為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其中第一階段苗栗示範案已於今日完工、預計今年底啟用,總統指示需要規劃至2035年總裝置容量15GW以上。另外提到再生能源輔助服務內容、再生能源初步成果、能源轉型效益。今年夏天最炎熱的一天,我國備轉容量率超過10%,明年也不會出現缺電的狀況;我國亦規劃合理電價措施,例如住宅用電330度以下不漲、小商家1500度以下不漲。最後做結,能源轉型往展綠、增氣、減煤與非核,可望達成非核家園、 供電無虞、穩定電價、低碳低空污的多元目標。
綜合討論
龔明鑫政務委員的發表結束後,論壇進行「議程二、確立工業節能優先」及「專題演講臺灣能源轉型階段性成果與未來挑戰」的綜合討論。與談人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台達電子節能顧問王茂榮、台北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綠色和平特聘能源專案主任蔡篤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賴偉傑及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
龔明鑫政務委員首先回應如何減碳之提問,第一是電廠自主降載,第二是加強污染防治設備,第三為燃煤電廠汰舊換新、儘量備而不用。就結構性而言,再生能源比例會逐漸增加,離岸風力會規劃至2035年。至於在節能部分,建築部門需要依循節能法規,從公部門建築開始要求。對於用電大戶,亦有需量反應、需量競價加以調配;家電補貼效果不錯,也受到民眾歡迎。至於電價問題,影響因素為國際化石能源變動、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逐年下調,趨勢上不一定要漲電價,原因之在於規模經濟越大,平均成本會下降。關於工業發展再生能源,除強制用電大戶使用一定綠電設置之外,總統宣布臺灣製造業未來走向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產業聚落,善用人工智慧、強調綠色供應鏈,生產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有綠能,不僅透過節約能源、使用綠電,政府或是國際大廠要求供應商。至於漁電共生,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獲得釐清,與環境相容部分,與民間團體合作生態檢核機制,等檢核通過再施做。
李堅明教授回應負碳產品的問題。負碳產品是推動在產品上貼碳標籤,李堅明認為人類在解決對於全球暖化的問題困難重重無解,即使現在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標,也是由上而下的由政府推動,但是問題在於缺乏個人或個體的參與。負碳產品活動是希望形成個人的日常生活作為,先給個人資訊或是訊息、價值典範,之後才會產生個人的行動。所以開始給對產品貼碳標籤,與環保署合作,目前約有400件,讓個人有社會責任,以達到個人碳中和。如果要讓個人專注,需要給予個人誘因,使其擁有碳資產或碳主權,也誘使廠家生產碳中和相關產品,以便建立良性之供需循環與市場。倡議負碳產品之活動,很有可能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目前碳標籤是與環保署合作,目前約有400件,但是李堅明教授沒有把握,目前也與便利超商合作。
賴偉傑回應能源轉型如何作為社會議題。政府應該建立制度性的機制,以便回應社會的需求。另外,賴偉傑指出,臺灣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與勞動者工作型態變化之間的問題,很少被討論。反觀在歐洲則有針對跨國長程貨運議題所衍生的耗能與職安疑慮,環保團體與工會則共同討論,最終工會提出支持短程以卡車運載、長程以火車運輸的提案,增進勞工安全,亦可減少貨運過程的能源消耗。賴偉傑強調,臺灣召開了多次的全國能源會議,但卻未能針對在轉型過程中將受到大幅度影響的勞工,妥善地進行對話與溝通,並研擬配套,將減弱台灣勞動者對於能源轉型的支持,而這應是各方研究智庫未來應投入心力研究的議題。
針對賴偉傑指出,國內關於氣候變遷的討論目前仍未納入工會和勞工,趙家緯於回應時表示,由於臺灣探討能源轉型時並未思考此一轉型對耗能產業工人的影響,更遑論納入產業勞工一起參與能源轉型,為此《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特別盤點國際上的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推動策略,例如加拿大已提出推動公正轉型時應遵循的原則,此一經驗可供國內參照。此外,公正轉型議題必須要扣連整合性評估和廣泛對話。除了參照國際經驗,在治理面向上,也應為參與式治理革新的重點項目。
至於政府跨部會間難以整合,或部會間存在本位主義思維的問題,趙博士則澄清,《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主張的參與式治理革新特別強調跨部門整合,但是這裡所說的整合並不是指提升能源辦公室至會報辦公室層級再交辦工作,而是指必須建立對話機制。例如新北市府使處理相關能源業務的不同背景公務人員,可以藉由願景工作坊討論2050年時,新北市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下的社會新樣貌,藉此讓跨局處公務人員認知到能源轉型的重要性,以及與其業務的關聯。此外,新北也開設課程以使能源議題主流化,乃至於促成部門內部改造。
蔡篤慰接著補充,能源轉型並非易事。如要達成能源轉型,必須走向市場化。其次,不僅個人對節能有責任,企業對節能也有其社會責任。蔡主任呼應風險中心提出外部成本必須內部化的觀點,她認為企業估算成本效益時應計入實際成本。例如德國因碳價格上升,迫使煤炭產業放棄蓋燃煤電廠。如此一來,德國政府也進一步朝向減煤,最終於2038年前淘汰煤電。在成本效益中反映外部成本可用市場化達成,市場化可以加速能源轉型,政府也應該思考如何建全市場化的機制。針對蔡篤慰主張節能為個人責任的見解,王茂榮則是建議,省電其實在居家生活就可以落實。只要每人每天省一度電,臺灣2,300萬人一年就可以省下64億度電,具體的做法包括睡覺時不要蓋棉被吹冷氣、調高冷氣溫度、使用保溫瓶、不要使用開飲器等等方法。若每人都從自身做起,就能落實節能。
周桂田教授最後總結指出,本次論壇整日的討論中,呈現了系統性的問題,就是現行能源轉型政策架構貌似完整,但實際上還欠缺由下往上的溝通與實踐,以進行公正轉型。如果進行全國能源會議,可以以氣候公民會議的模式來設計,需要不同代表參加會議,討論未來情境至2030或2050年,給予政府更多的社會壓力,並且將社會壓力轉化為實際政策。
其他議程:
下午場專題演講:龔明鑫 政務委員
下午場專題演講:綜合討論
Error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