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

  • 先前與日、韓學者倡議企業RE100,來驅動東亞國家減碳工程。去年底視訊會議聽到南韓最新報告,大吃一驚,相對台灣氣候政策與治理轉型遲滯,南韓短短一年已經進入到政策主流化,啟動翻轉社會論述,從氣候倡議,跳躍到高度社會支持之政策制度化階段,挑戰全球先驅的永續、綠色經濟社會門檻。

  • 0113cover

    本中心邀請台灣基金會倡議總監董敏筑,將會介紹循環經濟重要的實際案例,以及政府在當中能扮演哪些角色。從27:30【環保好生活單元】開始為大家帶來主題專訪。

  • maskoff ep06 cover好萊塢因疫情停擺,金馬奇幻影展也停辦,但是台北電影節如何如期舉行?節目中,台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分享她的疫情經驗,設計了哪些緊急應變措施?她又是如何思考管理經營,讓國片更被看見?不僅台北電影節幫國片打陣頭,疫情後續帶給了國片大紅利,在歐美片進不了台灣戲院之時...

  • maskoff ep05 cover

    疫情讓各國貌似達到減碳排目標,來自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停擺,這不是永續經營的方法。歐洲各國在《巴黎協定》以及歐盟各國自訂的減碳排標準之下,設計預算用於「綠色振興」,企圖在未來振興經濟和環保之中,找到出路,台灣能有什麼借鏡?反觀台灣,疫情如何影響碳排活動呢?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

  • maskoff ep04 cover

    從緊急處理疫情下的退訂潮,到因應國人「報復性國旅」,觀光業者做了那些改變?擁有超過 20 年旅遊業經驗的 KKday 創辦人陳明明,不僅分享團隊這次危機當轉機的轉型的心路歷程,也提出長期對國內旅遊的觀察...

  • maskoff ep03 cover

     近來入境移工多被確診染疫,這不僅間接反映台灣缺工的問題,反過來也應該思考,國內撐起國內工廠、長照看護等勞力密集需求的75萬名外籍勞工,他們怎麼在我們的共同生活圈中防疫?一大群外國人在台灣,要如何有效參與防疫而不成為破口,是一個國際流通的社會需要細緻思考的問題...

  •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世界經濟面臨重大衝擊,原本疫情初期看漲的科技宅經濟,如餐飲外送、遊戲、網路交友軟體,到底表現如何?《科技新報》資深記者 KOBE對於這波「科技宅經濟」有怎樣的觀察?而疫情是否成為特定科技研發的另類推手?

  • 旭康漁電共生專案計畫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接受旭康公司,所進行提案階段「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的第三方評估。台灣環境規劃協會針對「環境面」及「社會面」進行在地的調查訪談及衝擊評估,其中訪談對象涵括在地居民、養殖業者、旅遊業者及專家的意見諮詢。為實際落實環社檢核機制,除了強調生態與環境層面的重要性,更需重視在地民眾的看法,並讓居民參與進來。

  •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政見中宣示,希望美國能在2050年前實現100%潔淨能源與淨零碳排,這是非常有企圖心的目標,新政府還沒上任,已經開始部署積極的氣候行動,在很短時間內已經組織好「氣候團隊」。首先任命前任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為特任氣候大使,這職位將直接參與美國國安會的運作,代表拜登新政府將應對氣候變遷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次來思考。

  • 2015年簽訂之巴黎氣候協議在2020年12月12日已正式邁入第五年。截至今年11月為止,巴黎氣候協議幾乎被全世界所有國家簽署、批准,該協議也間接管控了全球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這五年間,除了執行巴黎協議的減碳承諾,也越來越多國家更進一步宣布了在2050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 就全球氣候治理發展趨勢上台灣面臨新的壓力點,目前世界各國宣示進行2050年淨零碳排考量討論的國家達127國,入法及具有政策檔國家達22國。特別是,從氣候經濟競爭來看,作為台灣高值產業出口的歐盟於去年底已經宣示2050年淨零排碳,而隨著拜登當選後其宣示2035年美國無碳電力、2050年淨零排碳,兩大經濟體的政策路徑將益發鮮明。

  • 1203 solarfarm cover

    2025年臺灣能源轉型期望達成太陽光電20GW的設置目標,並在2020年達到6.5GW的階段性目標。然而,在地面型光電的設置上遭遇土地利用、環境生態等爭議,在苗栗農地變更光電的案場,因與石虎棲地重疊而引發社會的討論。從2020年苗栗縣國土計畫(2020)來看,

  • 1129 2

    11月29日《亞洲氣候變遷治理》新書座談於2020年臺灣社會學年會舉行,在台大社會系的活動現場由本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擔任主持人,佛光大學高淑芬教授為與談人,更特別邀請到日本東北大學長谷川公一教授、韓國首爾大學尹順真教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 1091028 climatechange

    隨著氣候緊急的時代來臨,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推出長遠的減碳規劃與設立新的減碳目標,更透過增修法律或另訂氣候變遷法,使政策有效落實;然而,無論是在執行政策或訂定法律之前,若缺乏公民溝通或是社會高度共識與支持,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 有鑒於氣候因素影響全球生態越加顯著,氣候變遷已成為政策制定上的重要議程,許多亞洲國家在近幾年也針對氣候變遷進行系統性的調適和減緩。

  • 氣候變遷的衝擊已迫在眉睫,為阻止氣候變遷加劇,各國積極研擬減量目標,尤其為了達到《巴黎協定》中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各國透過致力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Net Zero Emission),作為對氣候科學最好的回應;由於科學數據明顯證實全球暖化與人類活動製造的碳排放成正比,

  • 在去(2019)年9月18日到20日,未來地球(Future Earth)、人工智慧與數位技術社會影響觀察、英國人工智慧辦公室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於蒙特婁舉辦「加拿大先進研究所人工智慧與社會工作坊」...

  • 1008art4

    後疫情時代,各國經濟復甦的同時,也不忘發展再生能源產業,尤其台灣身為外銷出口國,更是需要跟上國際腳步,積極發展國內的再生能源,而政府目前訂定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占比達20%的政策目標,這樣就足夠了嗎?其他國家是如何推動碳中和的議題呢?

  • 1008art2

    後疫情時代,各國經濟復甦的同時,也不忘發展再生能源產業,尤其台灣身為外銷出口國,更是需要跟上國際腳步,積極發展國內的再生能源,而政府目前訂定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占比達20%的政策目標,這樣就足夠了嗎?其他國家是如何推動碳中和的議題呢?

  • 名人真心話3

    當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訪台時說出「我是台灣人」,與蔣經國先生於台灣解嚴後不久道出「我是台灣人」,同屬震撼。台灣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風湧雲起的政治、社會、環境、勞工、學生運動等,都代表其在亞洲與全球之重大政治轉型意義。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