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下載全文電子檔)
一、前言:金融危機下全球與台灣的綠色經濟轉型 1
(一)問題意識 1
(二)金融危機與全球綠色經濟轉型 3
(三)台灣綠色經濟轉型的制度基礎 8
二、全球綠色經濟的成長與挑戰 10
三、褐色到綠色經濟轉型的制度基礎:環境政策嚴格度的發展 14
(一)環境政策嚴格度的提出 14
(二)OECD的環境政策嚴格度 18
四、臺灣環境政策嚴格度的建構 28
(一)方法 28
(二)資料 29
(三)限制 30
五、臺灣環境政策嚴格度與能源轉型(1990-2014) 33
(一)臺灣環境政策嚴格度的國際定位與歷史變化 33
(二)臺灣環境政策的轉型滯後?台灣與日本的比較 43
六、結論、反思、政策建議 53
(一)結論 53
(二)反思 54
(三)政策建議:台灣綠色經濟轉型的未來與挑戰 57
參考文獻 59
前言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在《為什麼國家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2013)一書中,兩位著名的經濟學者提出上述問題,並且以嚴謹的歷史資料,提出了簡潔有力的答案:「制度」(institutions)。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也就是作者所說的「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之為「榨取型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艾塞默魯、羅賓森,2013)。
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決定國家走向興盛或衰敗的最大原因。順著這個邏輯,我們同樣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台灣能不能成功邁向綠色經濟轉型?從褐色經濟走到綠色經濟的關鍵在哪?台灣的綠色經濟會不會影響到台灣的繁榮?」我們對此問題提出的答案也是「制度」。
從1960年代開始,全球公共衛生的研究者陸續探索解決一國環境衛生問題的創新之源。他們發現任何友善環境的創新,主要來自於政府法令管制的先行,自此「管制帶動創新」(regulation-driven innovation)成為先進國家解決環境問題首要之道(Rennings and Rammer, 2011)。正是在創新思維的帶動下,先進國家逐漸相信唯有管制,才能促使環境之下的行動者思索改變之途,也唯有管制才能擺脫習慣刺激企業成長。
只是,制度的改變看似容易其實不然。任何管制必然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撼動已然存在的既得利益集團,而他們為了保有自身的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改變,阻止管制的推動,避免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久而久之,制度的改革因為行動者的慣性與「怠惰」(inertia)而窒礙難行,唯有等待外界環境的劇變,才能浮現改革的契機,1990年代因為全球氣候變遷而興起的綠色經濟概念,在化石燃料所建立的堅實基礎上緩慢推進,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才顯露出新一輪的改革可能性。
全文下載:
試讀
※本文章歡迎轉載,但請先與中心連絡,並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