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時代正在翻頁,啟動臺灣長期能源轉型刻不容緩

  《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報告發佈記者會活動網址

一、時間:2019/11/12(二) 09:10~17:00

二、地點: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 國際會議廳

三、主辦單位: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四、新聞內容:

  臺灣啟動氣候與能源轉型刻不容緩。近年來臺灣幾乎每年都遭受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強降雨等大型災難,十月底重量級期刊《自然通訊》刊登的最新研究[註1]指出,若未能積極減碳,2050年時臺灣將有200萬人面臨高度淹水風險。面對氣候挑戰,國際組織、各國、跨國企業皆展開具體行動,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抑制增溫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2030年需較2010年減碳50%、2050年需達到碳中和;巴黎協定也規範,各國應於2020年年底提出長期減量策略;全球包括APPLE、IKEA等超過200家跨國大企業承諾達成再生能源100%,並將目標擴及臺灣供應商;歐盟正在研擬對進口之碳密集商品,課徵碳關稅。這些攸關全球經濟與市場重大發展,已對臺灣造成重大壓力。

  政府雖早已提出減碳政策及能源改革,但在政策執行及凝聚社會共識上始終成效不彰,有鑑於此,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臺大風險中心)以三年時間,完成超過400頁《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報告,對臺灣各界建言。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張國暉指出,這份時程達到2050年的長期能源轉型報告,期望在邁向政府所提出之2025年電力結構調整目標、2050年法定長期減碳目標(碳排放量需較2005年減半)、國際碳中和目標之路上,以「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強健地方能源治理」、「建構永續電力市場」、「確立工業節能優先」、「開啟綠化資本流」等六大政策組合,提供我國能源轉型路徑建議,開啟因應全球新低碳經濟與氣候危機之機會之窗。

總統大選聚焦

  臺大風險中心指出,過往三年執政黨雖標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能源轉型白皮書於2017年開始研擬,迄今卻仍未正式核定,未有長期且完整的治理對策。目前總統大選雖然火熱,卻未見任何總統候選人正視全球低碳、去碳經濟轉型下臺灣未來產業競爭危機、世代公平議題;而提出的能源政策缺乏清晰轉型路徑或具臺灣各界永續共識。連總統大選層級的能源政策討論都未能理解、掌握臺灣真實的問題,著實可惜。

  臺大風險中心提出本政策建議書,呼籲臺灣各界政治領袖、公民團體以及社會大眾,共同討論能源轉型的長期因應措施。能源轉型絕不能淪為立場對立,我們需要紮實的學術整理,提供社會討論能源問題的堅實基礎。

面對氣候變遷,臺灣應確立國家級行動策略

  臺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指出,能源轉型欠缺跨部會整合以及政策優先性兩大問題,過往三年行政院雖成立能源與減碳辦公室,但因欠缺實質權責,無法發揮部會整合與社會對話的功能。周桂田建議立即性方案,行政院應成立氣候行動內閣,設立氣候變遷會報,積極整合能源、運輸、建築、製造、農業、服務、家戶部門之產電、節電、能效政策,跳脫形式主義,真正落實在新一期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與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再者,應仿效年金改革經驗,由總統府籌組氣候行動委員會,邀集國內各領域賢達,以2050年為目標年,討論長期能源轉型策略。此外為凝聚民眾對於關鍵減碳政策工具(如碳稅、耗能產業管制等)的理解與認識,可仿效愛爾蘭,召開氣候公民會議,厚實長期能源轉型政策的社會正當性。最後,鑑於《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生效四年以來,整體氣候政策進度遲滯,應參考英國訂定更上位的《氣候變遷法》,藉由常規性獨立委員會監督以及預算審查,加速氣候與能源轉型政策主流化。

電價需反應外部成本

  臺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挑戰,為低能源價格政策,削弱產業與大眾的節能誘因。臺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若將臺灣發電過程對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的影響加以貨幣化,則臺灣一年電力系統衍生的外部成本將達3000億元以上,意即臺灣電價超過50%沒有反應外部成本。國際上強調要推動長期能源轉型,必定要藉由能源稅等措施,將排碳與空汙代價納入能源使用成本。而行政院雖已承諾2020年,要完成能源稅推動策略與配套規劃,但迄今卻未啟動任何評估與利害關係人諮詢程序。能源轉型遲滯如此,將使臺灣企業面臨國際碳關稅風險。

強化臺商回流能源效率管理

  因應臺商回流,經濟部調升2025年的供電需求預測,但面對臺商回流衍生的用電需求,行政部門卻僅以「加速用電取得」為原則,要求台電公司縮短用電計畫書作業時間。趙家緯指出,面對臺商回流用電需求,應採取積極手段,促使回流台商增進能源使用效率、使用一定比例綠電、採行內部碳定價等措施,讓回流台商擺脫過去耗能式生產,並起帶頭作用,讓臺灣製造業脫胎換骨。

下一步關鍵核心:推動社會溝通與世代正義

  周桂田強調,依據風險中心去年底民調結果,民眾雖然非常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但僅有32%知道臺灣電力主要來源,近六成不清楚2025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更認為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偏向混亂。顯示當前政策嚴重缺乏社會溝通、認同,將影響長期能源轉型。在目前政府宣示國家達電力供給穩定階段,啟動社會溝通為下一步關鍵工程,各項溝通、對話機制應涵蓋社會公平、世代正義,以凝聚主流社會認同與共識。

  臺大風險中心呼籲,臺灣各界應揚棄舊思維,以新典範積極面對氣候與能源轉型挑戰,過去褐色經濟的發展模式,雖曾帶來經濟奇蹟,但今日已然是全民買單環境污染成本;過去的成功不該是今日絆腳石。臺商回流投資應視為臺灣脫胎換骨最佳時機,擬定清晰的能源轉型路徑,篩選高值、創新、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並啟動對未來發展的溝通工程,將是締造臺灣下一個充滿希望願景的試金石。

 

 

新聞聯絡人:

曾雨涵(02-3366-3366#55925,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許令儒(02-3366-3366#55700,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註解:

(1).《自然通訊》最新研究: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808-z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