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出版

文章瀏覽點擊數
8230321

全國審議結果

「世界公民高峰會」的出現,源自於活動的全球主辦單位丹麥科技委員會(Danish Board of Technology, DBT),第一次世界公民高峰會是在2009年由DBT主辦,邀請世界各地計38個國家舉辦,今年則是第三度舉辦,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處、丹麥科技委員會與即將舉辦年底巴黎氣候會議(COP 21)的法國政府合辦,台灣也積極參與此項國際盛事,於北、中、南三地號召全國公民一起響應,此次活動不僅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公民審議經驗,也促成台北、台中及台南三個城市合作契機,是城市合作公民審議會議的新里程碑。

 

本次討論中,五階段的議題重點如下,討論與投票議題從全球至在地逐步收斂,每次討論前公民透過影片及議題手冊了解討論基礎知識和脈絡,讓討論過程更加流暢進行。

 

第一階段: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本項主題涵蓋氣候變遷的現狀,以及人們對於應對氣候變遷行動的重要性,與轉向低碳經濟的必要性評估。

第二階段: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工具→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工具(Tool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本項主題探討不同的減少溫室氣體排

第三階段:聯合國氣候協商與各國承諾(UN negotiations and national commitments)

本項主題包含了關於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的貢獻是否應具有強制性的議題,以及遵從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承諾,是屬於國家層級或是全球的共同責任。

第四階段:公平性與貢獻的分配(Fair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efforts)

本項主題將探討不同國家之間「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以及各別減排與調適的能力。

第五階段:做出並維持氣候承諾(Making and keeping climate promises)

本項主題探討不同的挑戰:透明度、進度報告方式、制定和實施計畫與行動。

 

北中南市長網路同台 聆聽回應公民聲音


 

經歷上午五階段的審議之後,臺北、臺中及臺南三地的市長也在6月6日下午到場,聆聽公民意見,並提出市政與活動相應之處。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認為,節能減碳的行動「做就對了」,且行動應從每個人自身做起,以他在台北市政府工作時所見,就常看到穿長袖西裝吹冷氣的上班族,他指出,多走樓梯、穿短袖,或是直接規定政府機關部門28度以上才能開冷氣,都能對這個議題有直接的貢獻。

 

台中市長林佳龍提前到場,檢視並仔細聆聽各組公民意見,並在三地連播的演講中,回應民眾提出的改革建議。「改變環境要改變每一個人,改變須從自己開始,」林佳龍肯定此次活動中站出來的公民,也承諾在未來公共工程中優先使用海綿工法、要求台電在台中的火力發電廠提高燃煤品質,或改以天然氣取代煤炭等措施。

 

台南市市長賴清德則表示,台南不僅是台灣文化首都,還將低碳都市視為市政發展目標,希望能在新舊之間共榮並進。賴清德表示,台南之所以能開全國之先,在市議會支持下訂定低碳城市自治條例,關鍵在於社區與教育的落實。未來,台南也會繼續在環境議題,如:休耕上做更多努力,推動新農人政策,以零休耕為未來的目標。

 

全球審議結果公開 台灣三地投票表意


 

本次WWViews全球審議的結果,已公開在World Wide Views全球官網,其中可查詢台灣三個城市之於全球其他城市的投票結果。本次WWViews活動在台灣主辦的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指出,從台灣經審議討論與投票後的結果可發現,目前台灣許多趨勢靠近已開發國家結果,且公民在幾項議題上的態度,像是碳稅、對氣候變遷應採取的措施等,表現出希望政府採取積極措施的態度。舉例而言,三個城市的民眾在2-2題中,有近半數人希望政府健全補貼政策,補貼低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能源,以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又,各地民眾認為,依現在政府的情況來看,氣候變化雖非國家大事,但應當以更積極行動來對待。

 

2015 World Wide Views 台灣-全球審議結果


 

一、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本主題涵蓋氣候變遷的現狀、人們應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重要性,和轉向低碳經濟的必要。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

 

二、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

本項主題探討各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

 

 

三、聯合國氣候協商與各國承諾 

本項主題包含是否應強制規範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的貢獻,以及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承諾,應屬於國家的或全球的責任。

{phocagallery view=category|categoryid=51|limitstart=0|limitcount=0}

 

 

四、公平性與各國責任的分擔

本項主題將探討不同國家之間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以及各國的能力。

{phocagallery view=category|categoryid=52|limitstart=0|limitcount=0}

 

 

五、立下並信守減緩氣候變遷的承諾

本項主題探討幾個主題面對的挑戰,包含透明度、進度報告、制定和實施計畫,以及行動。

 {phocagallery view=category|categoryid=53|limitstart=0|limitcount=0}

 

公民建議票選 力求改善台灣能源與氣候環境


 

透過這次高峰會,公民向世界說出台灣的意見。台北場次中,公民在五階段討論後,透過貼點投票方式,票選出幾個大家認為不錯的意見。在最高票的公民意見中,他們盼從「立法規定」、「經濟誘因」與「教育推廣」等層面改善台灣目前與能源氣候有關的現況,具體作為包括國內需針對運輸等產業立法規範能接軌全球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內容;此外,鼓勵綠色產業以及深化教育推廣,或是在國際層次上要求財星五百大企業納入公約內容,都是台北場次提出的意見。

 

台中場次公民選出「課徵能源稅,調降所得稅」為最佳意見,該組公民以「使用者付費」為核心原則。認為目前台灣部分稅收會被用來補助石化產業,但這不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且與關心環保議題的民眾想法相悖,因此民眾認為應向石化業者、污染者徵收能源稅,以落實使用者付費,並調降所得稅,額外稅收則應專款專用,用於國土復育與環境教育。

 

其他入選的最佳意見還有「會呼吸的城市:海綿工法」,該組公民認為透過海綿工法,鋪設滲水磚,能達到蓄水、減碳、降溫三大效果,改善全球暖化的問題。此外,「落實碳足跡,標示與低碳認證」也是熱門的最佳意見,透過鼓勵或強制要求廠商進行低碳認證,並以集點兌換贈品等方式鼓勵民眾購買相關產品,來推動綠能產業。此外,也有許多在地議題於會場中獲得討論,如有公民提出讓電動公車共用BRT車道,藉此鼓勵各大公車業者引進電動公車,以達到減低排碳的目標。

 

原住民青年挺身發聲 氣候議題跨世代


 

這次主辦單位特別保留原住民族參加名額,台北青年代表畢侯威蘭拉瓦,目前就讀台大歷史系,以其原住民身份,站出來為台灣原住民族發聲。提到近年來氣候變遷,暴雨等自然災害加劇,莫拉克風災在短短三天內降下2900公釐的雨量,而災區多為原住民部落。畢侯威蘭拉瓦說到「原住民族常是第一線氣候變遷受害者,但參與、發聲管道卻是最少的。」政府只在意災害管理,卻忽略最根本的問題。他認為應將原住民土地永續的生態智慧,納入生態氣候變遷的一環,因此畢侯威蘭拉瓦希望今天的參與者能跟原住民站在一起,一同思考氣候變遷議題。

 

台中、台南青年代表分別是就讀台中女中的蘇薏貞,與家齊女中的黃家瑜。同為高中生的他們,不約而同提到「世代正義」,蘇薏貞說到「身為青年我們有權力參與未來,一個環保與經濟共榮的未來。」,並舉柴靜的《穹頂之上》為例,提醒現場公民應為後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環境。

 

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臺北現場Live


2015 WWViews on Climate and Energy - Taipei Live

【回顧影片剪輯中,完成後將公布於YouTube頻道:World Wide Views in Taiwan

2015WWViews RP Taipei

 

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臺中現場Live


2015 WWViews on Climate and Energy - Taichung Live

【回顧影片剪輯中,完成後將公布於YouTube頻道:World Wide Views in Taiwan

2015WWViews RP Taichung

 

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臺南現場Live


2015 WWViews on Climate and Energy - Tainan Live

【回顧影片剪輯中,完成後將公布於YouTube頻道:World Wide Views in Taiwan

2015WWViews RP Tainan

 

Flag of South Korea.svg

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韓國(首爾)現場Live


2015World Wide Views in Korea (Seoul) Live

直播回顧連結

 

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日本(東京)現場Live


2015World Wide Views in Japan (Tokyo) Live

直播回顧連結

 

風險vlog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