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出版

文章瀏覽點擊數
8357158

【活動回顧】鉅變新視界沙龍-數位老年E起來(下)

鉅變新視界電子報編輯室 洪俊智紀錄

  林珊如教授則拋出一個問題,所謂老人的需求跟一般人需求到底有何不同?差異在哪?長者中也能分不同類型,例如失能的老人、健康的老人跟一般民眾差在哪,這是必須再細分出來,並且納入設計考量中。老人到圖書館都習慣先讀報,但報紙字體小,通常需要戴老花眼鏡,這時候非常需要放大鏡的APP,促進閱讀的效率。圖書館可放置電子書,將類型集中在長者們喜歡的類型,老人家通常喜歡三大主題,養生話題、醫療保健與股票資訊,或者也可以考慮提供電視,播放新聞頻道,讓長者們有獲得新知的管道。

  在接下來的提問與討論中,提到就APP角度來講,如果要做到貼心,以現行系統,無法為老人們完全做到客製化,改變有限,或許整支手機都必須改變,作業系統必須重新設計,未來能夠朝向一支手機,設立常用聯絡人,緊急聯絡人,緊急照護(撥打119)的快捷鍵,內建交通(運輸系統,跟計程車合作)應用程式。這樣不僅僅是老人可以使用,每個人都能從此獲得更方便的智慧生活,住宅的GPS定位,回家快速方便,娛樂以及新聞動態訊息的整合,將樂齡網站活動、才藝班以及志工服務資訊都納入雲端系統,定期跟網站結合,快速了解,終身學習。老人家容易無聊,造成與社會脫節的情況,如何解決高齡社會中的無聊問題是一大課題,老人喜歡用電腦玩小遊戲,遊戲可以被設計成是單人玩或多人玩,適度的遊戲可以防止老人痴呆的發生。軟硬體的結合,各業者都必須有相關規劃,區域性整合越強越好,高齡手機潛力無窮,需要每個人參與發想,設計越完整,流程越簡化,才能促進使用方便度。

  設計東西時,人因是什麼?人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老人手機只需要字放大嗎?高齡者的需求,不管是心理需求或者社會需求都很重要,所謂智慧手機,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但智慧並不只是要改變習慣,造成數位落差可能是因為軟體設計本身就不好用,放任生活中的不方便,強迫自己適應科技,而非讓科技適應使用者,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設計,智慧是要了解我們的行為與習慣,不同年齡層需要不同的考量,設計的概念應該以通用設計出發,做的實用且方便,每個人都能夠使用。不同專家可以透過建立平台,促進交流,發想整合,避免工程師設計出的軟體,因為缺少交流的緣故而設計不良。

  政府也應該適度介入,讓政府也能一同注意老人數位使用上的問題,設計相關配套,造成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也有落差,是因為設計的概念太過侷限,資訊傳播科技僅片面地提供給老人,但老人並沒有使用的動機,到底如何才會提高使用動機,或許可以實際操作給老人看,直接感受科技的便利性,教育程度改變,生活型態也隨之改變,對於科技的想像,不同年齡層也不同,需要不同世代來討論,避免讓功能反過來標籤出老人的不適應,反而凸顯出年齡的歧視,因此才需要跨界的討論,讓各個層次的發想更趨完善

P1000065

相關文章:

【活動回顧】鉅變新視界沙龍-數位老年E起來(上)

【活動回顧】鉅變新視界沙龍-數位老年E起來(下)

活動紀實:

活動剪影:


Joomla Gallery makes it better. Balbooa.com

風險vlog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