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出版

文章瀏覽點擊數
8365094

【轉載】以公共對話 翻轉舊政治

文/杜文苓 中心研究員、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以公共對話翻轉舊政治(杜文苓)

  日本核災後食品輸台管制調整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行政機關11月上旬於3天內舉辦10場公聽會,被在野陣營與民間團體指責敷衍了事,而攸關輻射、食品安全等新興風險課題,早在各種對立聲浪中被淹沒。
  政府草率舉辦回應立法部門的公聽會,顯示對於公民參與認識的薄弱,以為只要訂定時間、設立平台,公民討論就自然成形。爭議的擴大,意外地使政府意識到傳統決策行事的困境,而願意求助於民間第三方設計好公聽程序,促進各方的風險溝通對話,行政機關並允諾會以公聽會的討論結果,作為調整政策的依據。
核食案陷政治動員

  12月1日公聽會預備會議,議程在爭點討論、資訊交換與程序安排取得共識,顯示與過往公聽會缺乏細膩程序設計的不同,也看到公聽會企圖朝向開啟實質公共溝通、協助政策對焦的定位設計。當日許多人抱持對傳統公聽會的既定印象,前來表達抗議。但在主持人中立客觀的導引下,現場逐漸進入平和理性、相互理解的多元觀點討論。
  媒體當日報導多聚焦於史上最長的公聽會題目:「日本核災後食品風險危害評估及管理及茨城、櫪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公聽會」,殊不知,題目正反映與會者對此政策重要的思考角度,包括管制方式全面檢討以及核災區食品進口的擔憂。訂定題目過程所顯示的包容性,讓立場差異甚大的各方代表取得一起往前走的共識,為公共溝通的可能開啟了第一扇門。
  不過,台灣社會對於民主治理模式仍然陌生而想像貧瘠,表現在行政高層無法辨識與肯認有品質的社會對話,而續談加開公聽會釋疑的老調;在野黨更在焦慮沒被適當回應下揚言動員包圍公聽會。這些現象凸顯政治部門局限於舊政治框架,埋首於對立氛圍中的政治動員,而看不到處理風險政治的新思維。
  國民黨推動「反核災食品公投」,是直接民主的表意方式,應給予肯定,但若公投前參與公聽會的討論,在充分知情理性辯證之後的公投結果,相信可以得到更多社會支持。
公聽會提證據道理

  至於揚言包圍公聽會的政治動員,我們除了認為民進黨政府應主動化解政策蠻幹的疑慮,也要提醒,公聽會的預備會議有在野黨民代充分參與,尊重公聽程序的進行,也展現在野陣營支持社會理性溝通對話的氣度與視野。
  未來公聽會的討論,各方無法只停留在空泛的主張,還需拿出證據、講述道理,才有辦法說服他人贊同自己的主張。聽證設計會針對爭點交叉詰問,與傳統各自表述、統問統答、難以聚焦對話的公聽模式並不相同。要在這個講道理的戰場上勝出,必須有與各方觀點對話較量的企圖,並在論述資料準備上下足工夫。
  此次爭議所累積的社會高度專注,為台灣新興風險治理轉型帶來契機。而各方如何面對這個公聽會的態度與準備,將決定未來我們有無機會從更多風暴中脫身。

 

風險vlog

Copyright © 2018.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