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與出版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媒體與出版 navigate_next 媒體露出 navigate_next 【轉載】名家觀點/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2025-04-30
點擊數:164
【轉載】名家觀點/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本文轉載自:2025/04/29 經濟日報 / 周桂田》名家觀點/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正當各界就2024年電子業占我國出口65%、GDP貢獻20%而思考台灣產業布局,特別是傳統產業與製造供應鏈的競爭轉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攪亂了一池春水。

  無論政府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如何,短期的產業、經濟與社會衝擊勢必發生,不只是科技產業全球布局需要調整,對近況顛簸的傳統產業,特別其僱傭多數勞工與支撐台灣的社會經濟重要性,直接面臨更險峻的競爭與生存環境。而產業的營運衝擊影響的不只是台灣經濟的韌性,更將降下滲透到社會層面,將可能導致更多勞工陷入弱勢情境,並對原本社會經濟弱勢者影響甚鉅,導致社會韌性的脆危。

  行政院目前提出880億的產業支持方案,正如新冠肺炎發生之際對產業的紓困救急,而後將進一步擬定的振興、數位與綠色轉型政策組合,尤其對傳統產業,各界已經開始討論。本文則聚焦在對社會弱勢結構者分析,提供相關調查資料讓各界參考。

  臺大風險中心近期執行國發會公正轉型利害關係人辨識研究,與世界展望會就其北、中、南、東之服務家戶進行「台灣能源公平調查」。原先的目的在於探討淨零排放轉型對能源公平與脆弱群體的影響,但正值美國新關稅政策而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加深社會經濟弱勢者的負擔,這份數據更有雙重的解釋框架與意義。

  本次調查由展望會輔助的15,000家非原住民家戶,其中僅有四成家戶接受到政府的中低收入戶補助,成功抽樣844份家戶。調查顯示社會經濟弱勢者在能源取得、能源支出、能源效率與負擔成本上,容易陷入能源貧窮結構:依照目前抽樣到的家戶高達六成為租屋者。在「經濟收入_積欠能源費用」的情形上,受訪者經常遲繳、總是遲繳,甚至因而導致被斷水、斷電或斷瓦斯者接近兩成(18.84%)。

  採用夏季電價時,居於能源弱勢者的比重會比非夏季更高:高達56.9%的受訪者其能源支出占工作收入比例超過10%,已達能源貧窮的門檻;更有30.49%受訪者的能源支出占工作收入比重超過20%。而若能加上政府中低收入或慈善機構補助收入,受訪者能源支出占總收入比例超過10%者降為35.65%,而能源支出占總收入比重超過20%者則為9.96%,顯示補助與社會支持對於弱勢群體的重要性。

  針對政府補助政策及節能知識,有八成以上(84.24%)的受訪者知道二手大型家電比較耗能。即使八成受訪者知道二手家電較耗能,卻同樣因經濟困難而無法修理電器(34.56%);而即使有八成受訪者知曉政府節能補助,但仍有兩成二者因經濟拮据無法更換老舊家電。在能源價格調漲上,受訪者就應付電價的調整意願,有六成以上(61.37%)受訪者(弱勢群體)表達不願意支付更多電價的態度。

  這些資料顯示,社會經濟弱勢者對於能源價格相當敏感,成為容易陷入能源貧窮的群體。同時,我們必須考量在淨零轉型中可能引發物價的上漲及未來潛在的綠色通膨;若再加上這一波全球關稅衝擊、貿易國家重組、經濟秩序大洗牌而導致部分或全面的經濟通膨,影響甚鉅。

  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應該有大的戰略針對科技產業的全球布局、傳統產業的振興與對經濟弱勢者之產業、區域平衡與社會再分配政策。而原本各國就淨零碳排籌設的氣候社會基金,加上關稅貿易戰重組,建議行政部門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來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行政院與幾位六都市長已經提出針對去年稅收超徵的5,283億作為紓困之議,而加上近年來超徵稅收累積已經上兆,如何建構出全面的產業振興、綠色轉型與社會公平、永續的戰略,正是台灣不可逆的任務。





填寫資料
*
姓名
*
E-Mail
*
服務單位
*
職稱
*
驗證碼
重取驗證碼 (請注意英文字母大小寫!)